9月5日上午,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北京市科普正式从“一日聚焦”的集中性、短期性宣传模式,迈入“全月深耕”的常态化、延续性服务新阶段。
启动式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以“科普的进化”为主线,将沉浸式体验贯穿始终,生动展现科普由“小众领域”走向“全民参与”的时代变迁,让科普知识、科学文化、科技魅力触手可及。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全景指南》,系统展示科普报告、科技展览、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信息。活动期间,北京市联动16区及多方资源,策划推出北京科学嘉年华、科技助老、京津冀科普阅读推广、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等30余项重点活动,精准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针对性破解以往科普工作中存在的“碎片化传播”“短期化效应”等难题,切实打通科普服务直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启动仪式上还首次发布了活动主题曲《京彩科普》。
目前,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在全面铺开。北京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全国科普月将以“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为目标,持续优化活动服务质量、扩大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确保全国科普月活动不仅“有声势”,而且“有实效”。
真实故事改编的沉浸式快闪剧《约定》,围绕五大重点人群科普需求,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王渝生(右)讲述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故事。北京市科协供图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学生史乾佑结合空水两用救援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北京市科协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