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正式启幕。这也意味着成都科普从“启动仪式”迈入“整月在线”。
除了科普互动体验,现场还进行了系列颁奖和集中发布——“蓉遇科普”五大榜单正式揭晓、“科技小院”与“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双双授牌、“成都科普场馆地图”同步上线。
当天,“蓉遇科普”2025年度榜单正式发布。其中,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短视频、年度科普活动、科学美空间共同登台。
“榜单不设门槛、不限领域,只认‘烟火气’,让‘把复杂原理讲成成都故事’的普通人成为城市新偶像。”成都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榜单评选将持续以“人人可参与”的方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把专业科学知识“翻译”成市民、青少年听得懂的“成都话”,让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成为整座城市的日常氛围。
在学术报告厅外,一个“迷你科普集市”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各种互动体验项目精彩纷呈。空气炮前,孩子轻轻一拉便惊呼“原来空气也能当炮弹”;影目科技AR眼镜能实时翻译40种语言,外国游客戴上后秒变“成都通”;维塔士VR眼镜则将千年文殊院搬进方寸之间。
精彩不止于此。据悉,整个9月,全市将聚焦“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四大板块,推出1万余场科普活动,预计线上线下覆盖超1000万人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