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体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1 15:10:00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严重食物过敏的“隐形真凶”

 

食物过敏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许多官方过敏原清单都多年未更新。例如,欧盟要求必须将14种强制标注的食物过敏原明确标识于产品包装,但这些过敏原是基于2011年的数据而确定的。约1/7的致命过敏反应案例似乎都是由食物包装上未标注的潜在过敏原引起。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相关政策亟需调整。

为探究少为人知的过敏原,法国兰斯大学医学中心的Dominique Sabouraud-Leclerc及同事基于2002-2023年间由法语国家医生自愿上报至过敏警戒网络的数据,分析了2999例食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案例,相关论文8月20日发表于《临床与实验过敏》。

荞麦可能是严重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图片来源:Shutterstock/Buntovskikh Olga

研究人员重点筛查了未列入欧盟强制标注清单、但至少单独引发了1%过敏案例的新兴食物过敏原。他们发现,羊奶和荞麦是分别是2.8%和2.4%的过敏案例的诱因,其次为豌豆与扁豆、α-半乳糖、松子及猕猴桃,它们各引发了1~2%的案例,其中α-半乳糖是一种引发红肉及其他哺乳动物制品过敏的糖类。此外,苹果及蜂产品(包括食用花粉、蜂蜜和蜂王浆)引发了1%的案例。总体而言,新兴食物过敏原共导致413例过敏反应,约占上报案例的14%。

就反应严重度而言,羊奶酪引发的反应尤为危险,特别是对男性儿童而言,羊奶酪过敏反应导致了两例死亡。反复发作和隐蔽性接触最常见于羊奶及奶酪,其次为豌豆与扁豆、荞麦和松子。

根据研究结果,团队建议欧盟将四类食品加入强制警示标注清单,并通过加粗字体等方式强调这些成分的存在。

Sabouraud-Leclerc表示:“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保护过敏消费者并确保其获取明确的信息。这属于优质病患护理的范畴:诊断、教育、急救包以及标签识读。”

她指出,虽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但这项成果普遍适用于其他国家,只不过会由于地方饮食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患病率。“如果能成功更新欧盟清单,那就可能推动其他国家的效仿,从而产生雪球效应。”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cea.7013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