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3 20:11:11
选择字号:
聚焦“大脑”和“眼睛”,共谋机器人智慧进阶新图景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导航与空间智能技术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8月11日,“机器人导航与空间智能技术”主题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现场汇聚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大数据研究院在内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到场参与,共同探讨机器人自主决策的“大脑”与“眼睛”如何突破技术边界。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导航与空间智能技术主题活动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活动开幕环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校长李玲玲介绍了论坛主题与议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校长刘兆瑜在致辞中强调:“高精度导航与空间认知能力,正重塑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维度。”会议主席、长安大学校长李树涛在致辞中指出了空间智能三重使命——筑牢大国安全基石、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邓中亮介绍了其团队最新提出的北斗-5G NTN(非地面网络)亚米级至厘米级全域定位技术。该技术不仅为机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坐标感知能力,仿佛为机器人植入了“空间坐标感知神经”,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与导航。

如何突破这双“眼睛”的边界?邓中亮表示,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北斗/GNSS系统的结合,基于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机器人可以获得连续且稳定的定位信息,这不仅推动了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的提升,也为未来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还有八位专家也共同参与了以“感知-认知-决策”为逻辑主线的专题报告,层层揭开空间智能技术的神秘面纱。专家表示,当感知神经、环境认知与决策大脑形成闭环,机器人将进化成真正的“空间智能体”。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郑州大学联合主办,活动聚焦我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需求,涵盖了北斗融合、智能感知、类脑模型等前沿方向,旨在推动技术代际跃升,助力中国在智能体革命中抢占先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