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被巨型肿瘤“吞噬”半张脸的女孩小沛(化名)于今年3月在该院历经5小时手术,成功摘除如藤蔓般肆意蔓延的神经纤维瘤。经过悉心治疗,小沛已顺利出院。曾经总是遮盖面部、低头行走的她,终于“抬起头来”,自信地走在阳光下。
据介绍,这位被罕见病折磨27年的姑娘,曾因肿瘤压迫右眼失明、嘴角下垂,又遭遇家庭变故,一度陷入绝境。自呱呱坠地,小沛右侧头面颈部便出现大片“牛奶咖啡斑”,这如同命运无情烙下的印记,还伴随着全身多发皮肤结节及右耳失聪。3个月大时,她被确诊为I型神经纤维瘤病,这种罕见病症病情复杂、治疗难度极大,家境贫寒的小沛长期得不到系统治疗。
随着时间推移,肿瘤如疯狂生长的藤蔓,不断侵蚀着小沛的身体。2010年,她接受了面部肿瘤部分切除术,可术后肿物依旧“顽固”,持续缓慢增长,还引发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肆意生长的肿瘤让小沛面部严重畸形,右眼视力严重受损甚至无法闭合,右口角及耳廓下垂,生活质量急转直下。
命运对小沛的考验远不止于此。幼年时,她被母亲遗弃,由同样患有神经纤维瘤病的父亲照料。近年来,父亲又患上老年痴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家庭的重担无情地压在了姑姑肩上。即便身处如此困境,小沛从未向命运低头,她和姑姑相互扶持,努力守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家。然而,面部病变带来的特殊容貌,让她难以正常社交和工作,“接受手术、改善外观,找一份工作,更好地照顾家人”成了她心底最大的渴望。
漫漫求医路,小沛历经无数次失望,却始终怀揣希望。今年3月,她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期待通过手术改写命运。医院迅速行动,整形外科牵头,联合放射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十余个学科开展联合会诊。
专家们通过一系列详尽检查,对小沛的病情、全身状况及术中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最终明确诊断为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右面部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病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多系统受累。尽管病情复杂、诊治难度极高,但小沛生命体征平稳,具备接受手术治疗的基础,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此次手术困难重重。小沛的肿瘤范围广泛、血供丰富,涉及面部多个重要解剖区域且边界模糊。如何在保障神经功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的同时,精准完成肿瘤切除、口角移位重建,并通过局部皮瓣修复实现外观与功能的双重恢复,成为摆在专家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整形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结合患者诉求与详细术前评估准备,毅然迎接挑战。
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小沛顺利接受“右侧口腔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口角移位术及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手术中,整形外科教授梁伟强团队、口腔科教授黄志权团队密切协作、精准操作,成功跨越重重难关。术后,考虑到术区水肿可能压迫气道,医院立即将小沛转到ICU进行重症监护。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术后1周小沛病情趋于平稳,转回整形外科继续康复治疗。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集多学科之力突破技术难关的同时,积极汇聚社会爱心。小沛的罕见病情和特殊困境牵动了广东救援辅助队成员的心,他们为小沛设立专项资助、协调慈善资源,成功募集20万元善款,助力小沛摆脱病痛。
“终于能抬头见阳光了!”如今,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学科专家的“妙手解瘤”以及社会20万爱心善款的助力下,小沛术区愈合情况十分理想,终于挣脱“命运的枷锁”,带着新生的面容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