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5 20:57:33
选择字号:
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升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

 

“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农场影响力与市场信任度的增强。”7月30日,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在北京举行,云南石屏鸿润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媛分享了农场在该项目指导下从传统种植向有机认证转型的探索历程。

在石屏鸿润家庭农场工作的哈尼族妇女参与了项目培训。中国农科院农经所供图

  ?

李媛说,通过与项目参与企业喜茶的深度合作,鸿润农场获得了标准化生产与评价体系的培训与指导,成功评价为“推进可持续种植示范基地”。在此过程中,农场还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女性广泛参与杨梅种植、采摘、包装等环节,促进了就业与乡村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共同实施,已历经三年半,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重点聚焦多个重点果蔬产区,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过1万人、合作社超2000家,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共同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有效提升了生鲜农产品的源头管理能力与流通效率。

“生鲜商品损耗高、链条长、效率低,是制约农业增效与消费升级的瓶颈环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基于这一共识,协会于三年半前联合合作伙伴发起该项目,搭建起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推动、企业参与、科研支撑的多方协作平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流通路径。通过协会与执行伙伴的共同努力,项目有效打通了供需两端、连接了政策与市场,也推动了企业角色从“消费升级的引领者”向“绿色转型的协作者”转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指出,流通环节是调节供需结构、引导健康消费的重要关口。该项目为果蔬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流通影响供给、标准倒逼生产”的重要路径,是推动从“吃得饱”到“吃得营养健康”的关键探索。

项目协调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介绍,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围绕“标准制定、培训体系开发、周转筐推广”等核心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

“项目启动初期,协会深入调研发现行业在周转筐使用中普遍存在包装成本高、果蔬保护不足、操作流程不统一、丢筐率高等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创新部主任田芮丰表示,项目从使用指南开发、线上视频课程、企业试点和挂牌机制,到标准制定,系统推进了周转筐的普及,并于2024年升级为行业标准,涵盖载重、尺寸、物流兼容性等关键参数。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611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表示,“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顺利结项,不仅是一次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为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实践样本。三年半的探索证明,通过标准化工具、协同平台与培训机制的联动,可以有效降低流通损耗、减少环境压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效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量子电池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