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徐雪琴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8/3 20:23:20
选择字号:
他平均每3天发1篇论文,如今遭大量撤稿

 

编译 | 李思辉 徐雪琴

他曾经平均每3天就发表1篇论文,是挪威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学者之一。要知道,挪威科研人员每年发表论文的平均数只有1篇左右。

他是挪威诺罗夫大学学院(Noroff University College)教授塞菲丁·卡德里(Seifedine Kadry)。如今,这位高产学者又得到了一个新“头衔”。因13篇论文撤稿,他成了近年来“挪威论文被撤稿最多的学者”。

这令人咋舌的高产率与大规模撤稿形成了强烈对比。而这些撤稿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挪威诺罗夫大学学院奥斯陆校区。图源:Khrono

  ?

每3天1篇新论文

卡德里于1999年获得黎巴嫩大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法国兰斯大学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法国布莱斯·帕斯卡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法国鲁昂大学人类发展学(HDR)学位。目前,他的研究重点是数据科学、技术教育、系统预测、随机系统和应用数学。

打开卡德里的谷歌学术主页,会发现截至8月2日,他今年已参与撰写了41篇论文。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卡德里的成果发表总量更引人瞩目。自2020年以来,他名下的成果已超过700项,其中论文为主要成果。

挪威内陆大学图书馆员佩尔·雷夫塞思基于对相关数据库的核查,发现卡德里在2021至2023年间共发表了385篇研究论文。这表明他平均每3天左右,就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高产量的背后,伴随的是特殊的合作模式:卡德里的多篇论文中出现了相同的合著者。他主要与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者合作,每篇论文通常有7至8位作者。

雷夫塞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对发表如此多论文的研究者是否了解合著规范持怀疑态度。因为很难想象,在发表的论文数量如此之多的情况下,研究者还能履行合著者的职责。”

根据《温哥华宣言》的规定,合著者需对项目有实质性贡献,且所有合著者需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负责。

“这真的可能吗?将自己的名字署在这些论文上合适吗?我想对诺罗夫大学学院说,你们应该关注调查这个问题。”雷夫塞思说。

撤稿风暴

根据“撤稿观察”数据库显示,自2022年以来,卡德里被撤回的合著论文多达13篇,此外还有1篇论文被编辑部表达关注。其中有11篇,卡德里的署名机构为诺罗夫大学学院。

如此大规模的撤稿,在同期的挪威学术界无人能及。论文被撤回,意味着期刊不再为研究结果负责,这通常表明该研究不可信。这些被撤回的论文有一个共同点:均发表在由客座编辑负责的特刊上。

例如去年11月的一篇撤稿,是关于一种使用人工智能识别视频中人物的文章,正是发表在《软计算》期刊的一期特刊上。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在撤稿说明中称,经调查发现该特刊中“多篇论文”(包括这一篇)存在“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编辑处理及同行评审流程存在漏洞、引用不恰当或无关的文献,以及论文可能超出期刊或该客座编辑负责特刊的学术范围”等。基于此,施普林格·自然表示已无法信任这些论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此外,部分被撤稿的论文与出版社Hindawi相关。卡德里曾在Hindawi旗下期刊发表论文,如今其中多篇已被撤回。

2021年,大型出版社Wiley收购接管Hindawi后,发现了诸多问题。此后,Hindawi与Wiley撤回了数千篇论文,部分原因是怀疑这些论文出自“论文工厂”,以及存在“同行评审造假”等。

关于卡德里被撤回的一篇Hindawi期刊论文,出版社发布撤稿声明称发现了以下一项或多项问题:论文主题与期刊不符、内容不清晰或逻辑不连贯、数据与描述不符、引用的文献可疑或无关,或存在同行评审造假。

卡德里曾对多次撤稿提出异议,但并未具体说明反对的理由。

沉默回应

早在2024年3月,雷夫塞思已经向诺罗夫大学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敲响警钟:卡德里的多篇论文已被撤回。

这促使诺罗夫大学学院成立了一个外部调查委员会,调查工作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该委员会已提交调查报告,但校方不愿透露调查结论,理由是他们认为这属于人事问题。

专注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独立新闻媒体Khrono试图联系采访卡德里。他起初要求通过电子邮件把采访问题发给他。但收到问题两天后,他表示拒绝发表评论,理由是诺罗夫大学学院正在处理此事,并让记者联系院长安妮塔?卡尔森。

卡尔森院长不愿接受采访,但以书面形式进行了回复。卡尔森表示:“诺罗夫大学学院不评论人事问题,也不评论论文撤回的时间线或相关情况。但我们可以证实,2024年我们通过内部举报渠道得知此事,且立即采取了处理措施。”

卡尔森称,诺罗夫大学学院已将报告提交给挪威国家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委员会,该调查委员会将决定是否认同调查结果,或需要进一步调查。调查委员会则向媒体表示,将于今年秋季处理此事,在此之前不会提供相关信息。

对于媒体追问的其他核心问题——调查结论、研究者责任、撤稿前校方是否知情及采取行动等,卡尔森要么未予回复,要么以属于人事问题为由,拒绝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链接:

https://www.khrono.no/forsker-har-fatt-trukket-tilbake-16-artikler/979507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中外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生命”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