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8/2 11:18:03
选择字号:
星河滚烫,追光而行!他为我国火箭插上“固体翅膀”

 

1999年8月2日,中国首型固体燃料远程弹道导弹——东风-31弹道导弹试射成功,标志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当12枚东风-31导弹A型及发射车组成的战略导弹车队作为压轴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自豪地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在阅兵式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亲手参与打造的国之重器前合影留念。他就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技术专家、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国良。他负责研制成功多种推进剂,广泛用于战略、战术和宇航发动机,将我国固体推进剂带向国际领先水平。
1980年7月,“巨浪一号”两级固体燃料火箭的研制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固体发动机终于迎来了最重要的地面试车。当发动机点火的那一刻,一条巨大的火龙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从试车台喷出,短短的61秒显得那么漫长……试车成功了!而崔国良却头一歪晕倒在地,经过一天一夜抢救,他睁开眼说的第一句话是:“发动机内弹道曲线正常吗?”
图片2001年,崔国良在实验室

来源|中国宇航学会

星河滚烫,甘愿化作追光者


1961年,在苏联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的崔国良学成归国。那一年,他恰好30岁。三十而立,这一年,他加入了国防部五院联合开发固体火箭技术的队伍。那时,国内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研究正在艰难起步。

图片

1961年6月5日,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校报刊登崔国良毕业的消息和照片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固体火箭也叫固体燃料火箭。与液体火箭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机动灵活等特点。要使固体火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必须研制出产能更高、稳定性更强的固体燃料推进剂,这是决定火箭和导弹飞行能力的基础。好的推进剂能为火箭插上一双翅膀,提供更强动力。

固体推进剂稳定性好、机动性强,十分有利于武器装备,大国争相研制,并对技术严加封锁。这势必是一场从无到有的艰苦攻关。崔国良辗转西安、泸州、内蒙古等地,一次又一次重新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研制工作。

1965年,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的崔国良被任命为固体发动机研究所配方研究室主任,接受了代号为“502-5D”的含铝推进剂配方的新任务。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不负众望,经过日夜奋战,“5D”配方扩大试验取得成功。这个配方在我国开辟了固体复合推进剂研究的新途径,从此以后的各个复合推进剂系列配方都采用铝粉作为主要组分之一。

1967年,崔国良带领团队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三级发动机的固体推进剂配方。1970年1月17日,用于“长征一号”的GF-02发动机各项技术达到设计要求,我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诞生了。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点火升空。在距离地面600公里处,三级发动机按照预定程序点火,将卫星送入轨道。《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回地面,再通过大喇叭响彻厂区,崔国良闻之流下了热泪。

1978年,崔国良调任内蒙古,担任“巨浪一号”两级固体燃料火箭的副总设计师。

有人说,固体发动机是“炸”出来的。从初样阶段开始,试验站经常听到发动机爆炸的巨响,从头部烧蚀,到尾部喷管飞出,每一发试车失败的故障点都不一样。崔国良不分大小,事必躬亲,直奔车间、实验室、试车台现场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个螺钉螺帽。大家都说,崔总就像个大调度。崔国良和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交付了符合条件的两级发动机,确保了“巨浪一号”的研制进度。

图片“巨浪一号”导弹测试

来源 | 央视军事

1982年10月12日,在中国北部海域,随着海军试验潜艇艇长的一声“发射”口令,“巨浪一号”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动,越出碧海、直刺蓝天、向着预定目标飞去。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燃料火箭诞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水下发射核战略导弹的国家。

图片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发射成功

来源 | 国家航天局

征途漫漫,无悔献身飞天梦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研究高能固体推进剂,形成了高能推进剂研制热潮。
图片20世纪80年代初,崔国良院士给青年学者讲授固体推进剂专业课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8所

1984年4月,国防科工委(原国防科委)成立火箭发动机与固体推进剂技术专业组,崔国良担任固体推进剂专业组组长。次年5月,他调任航天工业部(原七机部)科技委常委、秘书长。在更加广阔的视野里,崔国良把目光聚焦到我国战略武器发展的宏观规划。

1985年,一份NEPE推进剂的研究报告,启发了崔国良对在我国发展高能推进剂的思路。NEPE型推进剂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它以硝酸酯为增塑剂,具有能量高、力学性能好的特点。进入80年代以后,NEPE推进剂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除了用在战略武器MX导弹上,在战术导弹发动机及气体发生器上都有应用。

1985年7月,崔国良与时任科技委常委的钱维崧联名向有关领导递交报告,建议组织力量加快研制NEPE型推进剂,为我国第二代固体发动机提供先进能源。

1990年6月,在国防科工委固体推进剂专业组会议上,形成了《对我国高能固体推进剂发展建议》。1991年6月17日,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成立有航天、兵器、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科院、化工部五个系统、多家单位参加的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联合攻关组,崔国良担任组长,负责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

科学、严谨、审慎是崔国良对待固体推进剂研制的一贯作风。大胆起用被科学试验证明可行的新技术、新工艺是崔国良的又一特点。在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崔国良都亲临一线参加讨论,甚至下到测试车间去观看测试过程。他对每一份技术评审材料都要反复研读,攻关小组的同志们经常看到他研究技术报告到很晚。

经过七年的不懈攻关,1998年1月,国防科工委批复同意《NEPE高能推进剂全尺寸发动机先期技术演示验证任务书》。6月30日,先期技术演示验证试验发动机试车圆满成功。演示验证鉴定确认:推进剂的能量特征和燃速压强指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此项技术将推动我国新型机动固体洲际导弹的研制进程。

2011年,崔国良突发脑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大面积的左脑梗死影响了语言中枢,他再也不能讲话,更不能写字。为航天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崔国良,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工作。

火箭腾飞,动力来自推进剂的剧烈燃烧。当火箭功成之日,正是推进剂燃尽之时。这正如崔国良院士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崔国良:再筑长城箭倚天[N].中国科学报,2016-02-01.

[2]崔国良:给固体火箭插上“翅膀”[J].太空探索,2019(09).

[3]崔国良:不敢称国之栋梁只一生报国为善[N].中国航天报,2017-02-09.

[4]眼见为实,才能心中有数[OL].中国航天科工微信公众号,2024-05-1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