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撤回15年前有争议的“砷基生命”论文 |
论文作者坚称数据没有问题,撤稿行为难以接受 |
据《自然》报道,《科学》撤回了一篇15年前发表的存在争议的论文。该文称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毒元素砷茁壮成长。
在撤稿声明中,《科学》主编Holden Thorp表示,当年批评者发表对该论文的撤稿要求时,之所以没有撤稿,是因为当时这篇论文的作者不存在故意欺诈或不当行为。但后来,《科学》撤回论文的标准范围扩大,如果编辑确定一篇论文的报告实验不支持其关键结论,就像这篇15年前发表的论文一样,那么撤回论文就是合理的。
对此,一些科学家感到高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篇论文是错误的,这可以防止新人被误导。”曾被批评这篇文章的微生物学家Rosie Redfield说。
但该论文的作者并不赞同《科学》的做法,他们坚持原有数据,认为论文不该被撤回。论文作者之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地球化学家Ariel Anbar表示,论文数据没有错误,数据可以有多种解释方式,但“不能因为对数据的争议而撤回整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有一半的文献得撤回”。
这篇争议性的“砷基生命”论文于2010年12月发表于《科学》,迅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生物依赖于许多常见元素,如碳、氢、氮、氧、磷和硫,来构建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其中,主要以磷酸根离子PO43-的形式存在的磷,对DNA和RNA结构以及能量转运分子ATP的功能至关重要。而该“砷基生命”论文的作者假设,地球上可能存在不需要上述元素的生物。于是,他们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诺湖富含砷的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并在其中发现了盐杆菌科的一种细菌。经过多种类型的分析,他们得出结论,这种细菌可以使用砷这种有毒的元素来代替磷。
论文发表后,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纷纷向期刊投稿指出问题,并在社交媒体发表评论。化学家们指出,如果DNA骨架中有砷,不稳定的化学键,会导致其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分解于水。而包括Redfield在内的微生物学家则指出了这项研究的缺陷,如该细菌的生长培养基存在磷酸盐污染。
Redfield实验室曾在2012年试图使用“砷基生命”研究团队的细菌样本复制实验结果,但失败了。即便如此,《科学》也没有撤回论文。
今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砷基生命”研究的主要作者Felisa Wolfe-Simon的报道。当时她还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研究员。该报道称,Wolfe-Simon的职业生涯因该论文受的负面评价而脱轨,不过她已获得短期资金进行新的研究。这一报道使争议重新浮出水面,最终《科学》采取了上述举措。
除了一位已过世的作者外,“砷基生命”论文的作者联名签署了一封电子信件,称“我们不支持这一撤回”。他们认为,《科学》扩大撤稿标准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指导方针。
学术出版专家、《撤稿观察》的联合创始人Ivan Oransky指出,COPE的指导方针指出,如果有证据表明调查研究结果“不可靠”,不管是重大错误还是不当行为,编辑都可以考虑撤回文章。Oransky表示,这一指导方针从未变过,《科学》现在决定接受该指导方针。
Oransky说,《科学》这次撤回15年前发表的文章的行为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目前已发表的论文中有很多被揭穿存在问题的可以撤回,其他出版商会加入清理这些论文的行列吗?如果要加入,又该从哪里开始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