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团队以处于轻度放牧的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围封处理对不同季节高寒泥炭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真菌群落的关系。研究结果于2025年7月在线发表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
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地(包含泥炭地)均承受着高密度的放牧压力,其载畜量几乎达到甚至已超过草地的理论承载力。牲畜放牧活动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物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产生强烈影响。鉴于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SOC)的巨大储量,SOC的微小波动即可显著改变大气CO2浓度,进而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走向。因此,SOC的季节动态对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放牧强度、频度对SOC含量的影响,但是放牧活动如何影响高寒生态系统SOC的季节动态及其背后的微生物过程仍知之甚少。
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放牧显著降低了SOC的季节变异系数,但对溶解性有机碳以及溶解性有机/无机氮的变异系数无类似影响。在围栏封育区,真菌物种丰富度变异系数是预测SOC变异系数的最重要因素;而在放牧区,土壤铵态氮变异系数对SOC变异系数的贡献最显著。这些结果强调了真菌群落异质性在调控高寒泥炭地SOC动态中的关键作用,对于理解高寒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适应性放牧与碳汇之间的权衡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5.10984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