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6 19:46:41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发布多项AI科研成果,彰显创新引领力

 

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大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推出“AI 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聚焦“未来”这一关键词,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启动了上海交大AI未来发展计划,设置了院士主旨报告、校长高端对话、TR35青年论坛、交大重大AI科研成果发布、AI未来基金与《自然》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联合研究发布,以及WAIC青年优秀论文颁奖等环节。

活动现场。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

多项AI科研成果集中亮相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以人工智能学院、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工研院三位一体链接一流企业,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论坛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多项AI重大科研成果,集中展示了学校在AI底层技术突破方面的进展,以及AI在终端、医疗等领域大规模应用、赋能行业的巨大潜力,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其中,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SciMaster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上海深势科技牵头完成,为开源开放的科研平台。Innovator具备全球领先的科学多模态理解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SciMaster则支持部署、构建专属科研工具和智能体,兼具高度、深度、广度,服务百万用户,未来将进一步辐射科研驱动的产业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牵头开发的端侧原生大模型则是全球首个端侧原生稀疏大模型。该项目从大模型设计之初,就面向端侧设备的异构算力、异构内存、功耗等约束进行原生设计,“一步到位”训练出与端侧硬件“精巧匹配”的百亿大模型,并与终端智能操作系统在推理部署时进行协同设计,能够为端侧设备提供接近云侧大语言模型智能水平的流畅大语言模型服务。据介绍,该大模型可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无需联网即可使用,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论坛上发布的另一项成果则为垂类AI系统—DeepRare。作为全球首个可溯源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DeepRare结合大语言模型与多智能体架构,模拟医生“提问—分析—查证—推理—决策”的诊断流程,系统生成带有完整证据链的可溯源诊断建议。DeepRare 主要应用于罕见病临床诊断,测试集涵盖2919种罕见病,其中34.7%(1013种)实现100%召回,展现出优异的覆盖能力、诊断稳定性和跨场景适应力。

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记忆张量(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的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通过记忆生产,记忆调度和记忆学习三大模块,实现AI的长期记忆、动态调用与持续进化。相比于业界最新的上下文工程范式,MemOS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大模型回答的质量,并且首次实现大模型在交互过程中持续学习和自我优化。MemOS可应用于智能体、工业研发、金融分析、教育辅助、长期陪伴型AI等场景,能够降低训练成本,提升推理效率,形成长期经济价值与行业生态影响力。

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元枢智汇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Data-centric AI 基础设施,则通过AI数据库和DataFlow数据准备工具实现多模态数据统一管理,提升模型性能并降低开发门槛,推动AI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智能。Data-centric AI 基础设施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多模态数据的融合管理和体系化,将模型与垂类场景数据深度结合,帮助企业利用大模型解决关键领域问题,同时将数据要素的价值充分激发,促进整个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

观点碰撞,智见未来

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推动高等教育迎来系统性、范式性的变革。聚焦AI时代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论坛专门设置校长高端对话环节。

该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主持,邀请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院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围绕“人工智能对高校科学教育的影响以及科研创新生态”展开前瞻对话,探索面向AGI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之路。

大学如何与其他三类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传统学科如何与AI结合?如何破解科学教育滞后与人才培养“慢变量”难题?年轻人如何在AI时代塑造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嘉宾们从不同专业背景与办学实践出发,带来战略思考与落地经验,为全球高等教育在AI浪潮下的变革路径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同时,图灵奖得主John?Edward?Hopcroft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带来两场前瞻性主旨报告,为与会者勾勒出一幅AI驱动的教育与科技演进蓝图;TR35青年对话邀请多位获得TR35青年创新奖的科学家、创业者代表,分享其在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化探索......不同观点碰撞间,与会专家学者们都带来了自己对AI和未来的深度思考。

论坛也举办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表彰在AI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研究者,旨在激励青年人才在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

面向2030的AI未来基金

为吸引全球范围内“有理想、有格局、有战斗力”的青年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在本次论坛上重磅发布AI未来基金。

AI未来基金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发起、学校海内外杰出校友共同助力,重点关注全球青年AI人才链接。该基金分为科研种子计划和科创种子计划,通过“科研+科创”双轮驱动,全方位托举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其中,科研种子计划主要面向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青年科学家,连续提供收入补贴、支持科研团队组建,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科研创新支持。科创种子计划则面向上海交通大学全校创业师生,通过天使投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基础。

为了厘清面向未来十年AI及其交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有效指引科研与人才成长方向,作为AI未来基金成立后的重要举措,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自然》开展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研究,旨在明确AI领域的前瞻性、交叉型议题。据介绍,研究就结果将于2026年上海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时正式发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