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2025年广东知识产权国际研习营”在广州顺利结业。来自美国、法国、马来西亚、伊朗、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30名青年学员直观感受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以青年人才之力共推知识产权协作。
学员实地探访腾讯时合影。粤市监供图,下同
?
本次研习营授课师资汇聚了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及资深律师,授课内容涵盖了低空经济、AIGC版权、亚洲知识产权发展、医药专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音乐与版权等专题。
在实践环节中,学员实地探访了腾讯、比亚迪、格力等企业,感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与布局;参访了横琴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实地感受粤港澳规则衔接;对话空天科技研究院,共话未来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走进黄埔非遗工作室,感悟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实地考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高效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
学员参观现场。
?
本次研习营借助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暨南大学的资源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学习和实践机会,学员在学习期间重点关注课程中与自身领域结合的实操环节以及薄弱环节,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各地的知识产权“桥梁”。
在学习地理标志保护课程期间,学员参观了广州海事博物馆,体验海上丝绸之路史记,前往黄埔区非遗传承工作室,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地标产品的制作工序,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将“硬实力”和“软实力”联合展现,立体化、全方位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员分享心得。
?
学员们表示,通过研习营的学习获得了诸多知识产权领域的前沿信息,实践机会的多样性也让他们拓宽了视野,通过切身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飞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