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2 12:30:13
选择字号:
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为蚝吊养器械防腐“开良方”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智汇蚝乡突击队”(以下简称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积极响应,于近日深入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养殖一线,聚焦蚝吊养器械改进,为当地生蚝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成员。广轻大供图,下同

  ?

阳西县地处粤西沿海,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更是声名远扬的“中国蚝乡”。程村镇作为“中国蚝乡”的产业强镇,依山傍海,坐拥39.8公里海岸线、3500公顷洋边海水域以及6500亩连片红树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理想的天然蚝场。

程村蚝作为阳西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依托优越生态实现了规模化吊养发展。然而,传统吊养器械的痛点却如同一道道枷锁,严重制约着产业的提质增效。据介绍,程村蚝养殖历经多次技术变革,从传统播石、插柱养殖,到棚架式吊柱养殖,再到胶丝绳粘蚝棚架式吊绳养殖,每一次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养殖效率与蚝的品质。但如今,传统吊养器械的局限性愈发凸显。

调研现场。

  ?

实践中,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深入广东海珠子程村蚝种苗养殖场,全程跟踪吊养器械在苗种悬挂、日常管理、生长监测、收捕下放等环节的使用情况。他们发现,水泥结块串联的器械在咸淡水的长期侵蚀下,腐蚀速度极快,频繁更换不仅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还会干扰蚝的生长环境,影响其生长周期;水泥块质量大,工人搬运和操作时劳动强度极高;普通材质的绳索抗海风海浪能力差,时常出现断裂情况,导致蚝苗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通过实地观察、详细记录操作流程、广泛收集养殖户的真实反馈,突击队全面梳理出了传统养殖器械的“短板”。

结合程村镇生蚝养殖场地条件与经济成本,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查阅国内外先进案例,确定三大改进方向:一是应用抗腐蚀材料,为绳索添加防腐蚀涂层,提升其在高盐度环境下的耐用性;二是引入高强度轻质材料,用高强度聚乙烯等替代传统水泥块,减轻重量,方便操作且不影响蚝苗着床率;三是测试生态友好材料,考虑程村湾周边大面积红树林,测试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在辅助部件上的适用性,避免海洋生态污染。

队员们进行器械改进。

  ?

接下来,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将在程村蚝养殖区选取典型片区,对改进材料的器械进行小范围实地测试,记录腐蚀速率、测试抗风浪性能、观察生蚝生长状态,并联合当地企业核算成本。尽管新型材料初期采购成本略高,但综合考虑使用寿命延长、维护费用降低等因素,预计能减少单户养殖户年均器械支出。

广轻大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院长张友能指出,广轻大学子正以专业知识为程村蚝吊养器械“强筋健骨”,推动养殖更省心、产业更可持续。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广轻大智汇蚝乡突击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