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童欣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童欣服务队)深入湛江市麻章区、赤坎区多个乡村,以专业医学知识为根基,融合前沿科技力量,将脊柱健康筛查、综合医疗义诊与生态文明教育送到村民身边。
记者获悉,活动中,童欣服务队以专业和科技为“引擎”,精心构建“梦想启航˙健康筑基”维度“智慧护航˙科技赋能”“医路守护˙知行合一”等三个维度健康守护体系,为乡村儿童及村民筑牢健康基石。
队员们陪伴儿童制作黏土作品。广东医科大学供图,下同
?
在湖光农场护脊成长健康夏令营,欢声笑语不断。“姐姐,我把梦想粘在健康的脊柱上了!”8岁的小琳高高举起手中的黏土作品,兴奋地向队员们展示。一条笔直的“脊梁”上,贴满了象征未来的黏土小人——宇航员、画家、海洋工程师……孩子们在队员们的引导下,用五彩的粘土,将健康脊柱与远大梦想紧紧相连。“这样我就能长得更高,看得更远!”小琳充满憧憬的话语,道出了活动最朴素的初衷。
赤坎区百姓村科普宣传展台同样热闹非凡。队员们用积木搭起一座“脊柱塔”:“端正坐姿时,脊柱就像这座塔,稳稳当当。”话音未落,队员轻轻倾斜积木,“塔”身应声而倒。“但长期不良坐姿会导致脊柱失去平衡,变得脆弱易伤!”简单的道具,直观的演示,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变成了孩子们看得懂、记得住的道理。
队员们带领儿童做脊柱健康操。
?
记者了解到,童欣服务队不仅以生动形式深植护脊理念,更创新采用“宣教+实操”模式,引导乡村儿童理解、认同,并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在金田村村委会的活动室里,队员王嘉文、周甘霖变身为“健康导师”,动画演示、互动问答、人体模型齐上阵,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正确坐姿、科学背包的奥秘,剖析着不良习惯的“隐形危害”,传授日常保护脊柱的实用小技巧。
在脊柱侧弯普查活动中,AI“护脊卫士”得到广泛应用,为乡村儿童脊柱健康筛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队员们利器在手,化身为“健康小卫士”,分别奔赴赤坎区百姓村、北桥街道金田村、赤坎区大埠村等村落,运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脊柱三维测量仪(FTT神经网络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系统)为现场儿童逐一进行脊柱“体检”,通过快速三维扫描和AI算法,精准捕捉孩子们脊柱的生理曲度数据,高效识别体态风险。
队员们为儿童进行脊柱侧弯筛查。
?
对筛查中发现“小状况”的儿童,队员们更是耐心讲解成因,建立起详实的脊柱健康档案和提供后续就诊指南。“以前检查脊柱要去大医院,没想到专家和机器今天都到村里来了!”一位家长感慨道。
从湖光农场的“梦想脊柱”,到百姓村、金田村、大埠村的专业筛查与科普;从生动的“脊柱塔”实验,到AI赋能的三维检测,童欣服务队的暑期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爱与责任的践行。在做好脊柱侧弯筛查和科普工作的同时,该服务队还联合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百千万工程”医疗服务队先后深入太平镇、世乔村、高梅村等乡村开展义诊公益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