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hatGPT的诗歌比人类写得更动人,AI的画作在拍卖行创下天价时,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人类文明的黄昏?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如果这项技术仅限于富人享受,当有钱人可以通过芯片提升智力、增强记忆,而普通人只能依靠“原装大脑”时,人类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7月18日,为期两天的2025“科际穿越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科创辩论邀请赛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以“科技与文明”为主题,参赛中学生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展开对话,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青春思辨。
?
记者从上海科技馆获悉,自启动以来,2025“科际穿越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科创辩论邀请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中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线上初赛与复赛的层层筛选,共有16支队伍、119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其中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的四支队伍成功晋级四强。
比赛期间,辩手们围绕“当AI 数字人成为你的‘灵魂伴侣’,是‘人生挚爱’还是‘电子幻觉’?“AI会不会替代人类文明?”这两个命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和激烈交锋。最终,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获得冠军,上海市位育中学获得亚军,上海市位育中学吴亦轩获得“最佳辩手”。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卿凤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奥运冠军杨扬,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赖长生,上海市进才中学副校长、2016年世界华语辩论赛上海总决赛评审董书佳,以及律师兼上海律师辩论队教练邓哲等担任本届赛事评委。
决赛当天,杨扬、陶虎、周彬、倪闽景与上海中学国际部辩论队展开了一场精彩辩论。他们围绕“脑机接口是否会拉大人类的不平等”这一辩题,从坚韧意志、技术边界、教育洞见等多元视角,进行了观点碰撞,探讨了科技伦理的红线,也引发了对人类共同尊严的深层思考。
陶虎正在发表观点。图片均由上海科技馆提供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