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黄睿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5 17:10:49
选择字号:
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患儿20岁了!

 

今年7月10日是东东(化名)“重生”20周年的日子。2005年7月10日,只有6个月大的东东因为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性肝硬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亲体肝移植手术,是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患者,也是当时全国接受手术中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患者。

“20年前,是肝移植手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器官移植手术更加成熟了,希望跟我有同样疾病的患儿和他们的家长,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如今,东东已经成长为一名大二学生。

2005年5月,东东出现全身皮肤发黄、尿黄、腹胀、腹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胆管闭锁。先天性胆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据当年为东东手术的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学科带头人刘超回忆:前来就诊时东东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有严重肝腹水、肝硬化和肺部感染,“肝移植是唯一的救治办法”。

记者了解到,手术由医院教授王捷、刘超等专家进行,先从母亲体内取出190克肝脏,再经过7小时的紧张手术,将肝脏移植到小东东体内。

手术难度极高,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充满挑战。凭借医疗团队精湛的医术,这场高难度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成为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案例。术后,东东恢复良好,这个结果让所有人为之振奋。

术后的每次定期复查、随访里,医院的人文关怀始终温暖着东东的成长,当年的手术团队在20年来与东东不间断地联系,不仅对东东身体康复情况格外关注,更对东东的心理和生活给予关心,让东东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当年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小婴儿,在家人的悉心照料和医护人员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他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运动、享受校园生活,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学。

“东东的案例证明我国肝移植技术水平已经很成熟,患者预后比较好。”刘超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先天性胆管闭锁的发病率约为1:10000,中国大陆每年约近千名孩子出生后诊断出有先天性胆管闭锁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需要进行肝移植。但对术后质量的担忧与经济负担是该类患儿家庭选择肝移植的主要阻碍。

近年来,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器官捐献和移植构建了坚实保障;整体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肝移植手术规模稳步扩大。刘超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移植手术已逐渐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为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据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自2019年6月至今完成肝移植500余例,其中因先天性胆道闭锁行肝移植20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