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报社、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以“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智领产业未来暨高水平学术成果传播”为主题,聚焦科研创新与学术传播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0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张鸿悦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中国科学报社编委会主任、原党委书记刘峰松,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马贵兵,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梅书棋,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胜等出席论坛。论坛三个单元分别由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站长李思辉、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董丽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尚东光主持。
刘峰松在致辞中表示,创新发展论坛致力于为科学家搭建思想交流平台。长期以来,很多科研人员苦于科技传播能力不足,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推动高水平成果“做得出、发得好、传得远”。随后,刘峰松还作了题为“风范——走近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的主旨报告。
倪红卫表示,武汉科技大学近年来在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进入国内大学排行榜百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并排名首位。学校将以提升科技成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抓手之一,在一流学科建设上奋勇前行。
马贵兵在致辞中表示,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北举办,是湖北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湖北省科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这种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中国科学报长期关注湖北科学家群体,有力传播荆楚科学家故事,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希望报社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科学界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梅书棋表示,农业科研人员亟需提升成果传播意识,论坛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江涛结合自身科研传播实践表示:“科研成果不仅要能发表,还要能被公众理解和看见。”
张启发院士作报告。张鸿悦摄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张启发作了题为《健康治理全谷物行动绿色营养超级稻》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现代生命科学治理健康的理念和举措,以及围绕治未病行动,华中农业大学探索践行全谷物行动、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的实践。
他表示,当前我国居民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多发情况,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减少精制谷物摄入,增加全谷物比例,可显著降低慢性病风险。”他列举了华中农业大学“治未病”行动计划的监测数据,提出“优化食谱结构、关注健康指标、调控自身基因”三维度的健康治理体系。
他介绍,他和团队正攻关“绿色营养超级稻”育种,目标是实现“一高二抗三全”(高产、抗生物逆境、抗非生物逆境、全谷物、全营养、全功能)。他建议主食全谷化,黑米主食化,以全谷物行动为抓手推动健康治理,推广“治未病行动”。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叶哲伟介绍了“AI赋能医学”的最新进展,英国雷丁大学教授杨洪系统讲授高水平论文写作技巧,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主任闫洁围绕科学可视化做了交流。论坛还特别邀请到Science/AAAS外联与战略伙伴发展副总监刘首鹏作专题报告。她详细讲解了国际顶级期刊的选题逻辑、用稿偏好与投稿建议。
在闭幕环节,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一博、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享成分享了参会收获。他们认为,论坛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在选题设计、传播手段、科普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带来诸多启发。
据悉,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于2010年10月共同发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担任首任论坛主席。论坛以“推动创新发展”为主要方向,聚焦前沿科学问题,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