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3 19:41:43
选择字号:
首届“病原生物和生物安全研究技术国际培训班”举行

 

7月12日,首届“病原生物和生物安全研究技术国际培训班”(以下简称国际培训班)在上海落幕。来自13个发展中国家的20位专业学员齐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参加为期两周的理论与实操培训,深入学习病原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管理的最前沿技术与理念。

与会者合影。

  ?

开幕式上,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段晓阳对学员表示了欢迎。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多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生物安全防控方面,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期待学员们在此期间学有所成,将所学知识带回各自国家,造福当地社会。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副处长刘东平指出,病原与生物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整体安全。本次国际培训班是中国科技援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直致力于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国际交流,在病原生物学和生物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并积极参与全球健康事务。通过这次培训,各位学员将有机会接触到病原检测、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本次国际培训班为期两周,全程采用英文授课,涵盖传染病防控、病原体诊断技术、生物安全防控等核心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旨在帮助学员们建立跨越国界的专业网络,为未来在病原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从全球挑战、应对战略、中国贡献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开启了此次培训班的“第一课”。袁正宏强调,当前,全球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生物安全风险持续上升。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尤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必须加强合作,提升病原监测和研究能力,提高生物安全保障水平,构筑全球传染病防控防线,这正是举办此次国际培训班的初衷。

为了使学员们更全面地了解病原体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培训班期间,全体学员赴校地合作企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观调研。来自乌干达、巴西与南非等国的学员均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了解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实用产品的流程,为各自国家建设病原体检测能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学员正在参观调研。图片均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供

  ?

本届国际培训班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