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2 20:42:03
选择字号:
“心理+AI”,上海创新“数字反哺”助老模式

 

“豆包,我想看看桂林的山水。”“真额蛮有劲额,这张和我儿子在桂林拍的一模一样。”“人工智能真好啊!”

7月10日,“爱,在您身边”公益老人陪伴志愿活动在浦东碧云颐养院正式启动。活动现场,退休的老人纷纷体验起人工智能(AI)。

活动由上海永达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通过将“心理+科技”双轨模式,将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与AI沉浸式体验工坊相结合,旨在打造“数字反哺”“智慧关爱”的上海样本。

活动现场。图片由上海示范大学提供

  ?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达37.6%。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为52.5%,近半数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与数字时代“失联”。

“我们不是在教技术,而是在重建信心。”活动设计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蔡丹介绍。团队独创了“三阶教学法”,先通过“反口令游戏”“摇摆时钟”等心理互动建立信任,再由学生志愿者一对一帮助老年人下载使用AI工具,尝试绘画、合成歌声、制作视频等不同功能,最后鼓励老人自主创作、相互协助。

“这背后有一系列心理学理论支撑,包括社会支持理论、终身学习与脑科学理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同伴影响与互助效应等等。”蔡丹说道。

“随着信息浪潮的推动,社会在迅速发展,老年群体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体会到社会的温度、共享到信息便利是生活品质的重要尺度。希望这一探索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对生命的热情和掌控感。”上海师范大学总会计师、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曹光明表示。

下一步,这套“AI沉浸式体验工坊+团体心理辅导”的智慧关爱方案将推广至全市22家养老机构。值得一提的是,为防范风险,项目组还将重点教授老年人识别AI合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区别,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