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决赛在河内蔡冠深文化中心正式开幕。本届赛事恰逢澜湄合作机制启动十周年暨中越建交75周年,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为主题,在原先9所国际组委会高校的基础上拓展至26所伙伴高校。
?
本届赛事的创意方案围绕教育普及、教育公平、优质教育、教育保障、多样教育和终身教育等主题。来自澜湄六国的72名选手、30个创意方案从初赛阶段的403人、10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将重组为跨国团队。
“在这些方案中,我看到了属于青年人的朝气和智慧。”YICMG评委会主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指出,本届赛事参加学校更多,代表性进一步扩大,参赛作品具有更清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思路,从青年视角为澜湄六国的教育未来提供了可持续探索的行动蓝本。
如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Digital Bridge:Advancing E-Commerce Education in the Lancang-Mekong Region”项目,提案聚焦澜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人才培养与资质互认障碍,提出构建标准化数字技能认证框架与跨国人才流动机制。
来自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的“Lighthouse”项目围绕着越南中学教育变革下学生面临生涯规划困境,提出构建中学生职业探索支持体系。
来自柬埔寨的项目“EduBus–Mobile Education for rural Cambodia”则关注柬埔寨农村地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出通过将巴士改造为配备数字工具和本地化资源的移动课堂,为偏远社区提供灵活、可扩展的教育解决方案。
在决赛中,所有参赛作品将经历两轮评审展示、通过专家集中指导以及创业导师团的个性化指导,以确保各参赛项目获得多维度评估。同时,参赛团队还将通过“项目路演”“国际学术报告会”等实践环节,不断打磨与完善参赛作品。
?
赛事新增学术报告会,通过邀请多学科专家加盟国际组委会、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激发青年创新灵感,鼓励学科间的交叉碰撞,引导跨学科融合的多元视角形成,提升项目方案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澜湄青创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2015年发起创立,是完全由国务学院学生自主运营的地区治理赛事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治理赛事。
本届大赛由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越南教育与培训部指导,复旦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