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7 20:35:14
选择字号:
从迷彩绿到代码蓝,未来他要研究具身智能

 

“单杠一到八练习,义务兵做到五练习就算合格,我做到了七练习!”说起在武警某部的训练,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徐壮壮的声音透着自豪。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抱着“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这个想法,大一结束后,徐壮壮选择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某支队,期间获评“四有优秀士兵”,记嘉奖一次。

徐壮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2021年秋,徐壮壮重返校园,选择转入信息学院。这对徐壮壮而言,不仅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新学科的同时,还需要重新建立学习和人际“体系”。“竞赛、作业、活动等等,全得自己摸索,连讨论课业都要‘长途跋涉’去找人。”徐壮壮回忆道。

徐壮壮很快适应过来。他主动与学院老师建立联系,并将军营里的作息习惯沿用到学习上——每天6点起床,开始晨读、学习,没有课就找个地方“加练”代码,晚上坚持保持体能。“毅力、专注与执行力,就是我的秘诀。”徐壮壮说。

学习之余,徐壮壮作为团队负责人,和小伙伴们接连获得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在备赛这个“战场”,徐壮壮像侦察兵般,谋定而后动:主动联系老师获取“情报”,了解领域前沿动向;锚定跨界融合生物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相关知识,持续“武装”自身技能库;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作战经验”,反复“演练”参赛方案,不断总结、润色。

“专业过硬、善于倾听”“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具备出色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徐壮壮的队友如是评价他。

此外,为了将军旅精神带入校园,徐壮壮连续3年担任军训教官,积极参与国庆、建党、建军节等升旗仪式。“军旅生涯锻造的纪律性,已深深融入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徐壮壮说。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如今,徐壮壮以年级专业第七、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研至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未来几年,徐壮壮将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冯翔课题组,研究具身智能与多智能体协同。“类似春晚的跳舞机器人编队,我也想做得更接地气、更加多元。”徐壮壮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科学家破解“背包问题”复杂度之谜 科学家首次测量液态碳微观结构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