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满大满,科技助力 |
科技志愿服务点亮安州农业新发展 |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临近之际,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的田野上,万亩柑橘园飘散着清香,藤架上的猕猴桃翠绿饱满,远处稻浪翻涌、菜畦纵横。
听老乡们说,丰收的秘密在于这里有一支"两学一助"科技志愿服务队——他们“春助耕、夏解暑、秋助收、冬避寒”,用科技给农作物“开挂”,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
近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志愿服务进基层”暨科技志愿服务骨干能力提升活动在安州成功举办。跟随着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脚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主阵地”,听他们讲述科技志愿服务那些事儿。
据了解,这支“两学一助”科技志愿服务队由农业、水利等领域的60名科技志愿者组成,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达到55%,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根据志愿者们的不同专业特长,他们还分成了“三特四专”7支志愿服务分队——分别针对魔芋、猕猴桃、柑橘3个特色产业和粮油、林果蔬及中药材、畜禽、水产4大支柱产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以安州区河清镇“稻-菜”生态轮作系统为例,河清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农艺师王刚告诉记者:“我们科技志愿服务身在其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科学生产,进行新模式、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
河清镇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白菜种植基地。主办方供图
在他们的推广下,近年来河清镇蔬菜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度这里的稻菜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7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5.14%。
在征召农业科技专家的同时,科技志愿服务队还在广泛吸收老百姓的加入,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李同贵是柑橘分队的一员,目前已从事柑橘种植生产8年。作为“先跟专家学,然后再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种植户”的典范,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专家”“田秀才”。
“有新的品种时,我会在自己的果园先尝试,等到新品种的相关种植技术及疾病防控成熟后,再推荐给大家。”他说。
除了带来新技术,科技志愿服务队还带了“好点子”。比如,拿出一部分利润当作风险金,给猕猴桃“上保险”。
据指代心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两学一助”科技志愿服务队猕猴桃分队队员金华介绍,如果遇到极端天气造成减产,或者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导致亏损,就把之前提取的风险金拿出来分给果农,帮助大家减少损失。如果用不到的话,这笔钱就继续留存,作为未来的保障资金,等到需要时再进行分配。
“农技推广跟科技志愿者服务结合之后,我们发现,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操作就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时效性,科技志愿服务也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这令人感到欣喜。”绵阳市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钟思成告诉记者。
据了解,活动由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绵阳市安州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活动强调了科技对地方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