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海军和研究员陈吉平团队在中链氯化石蜡的毒理学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中链氯化石蜡的多靶点毒性效应和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相关系列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氯化石蜡是一种工业化学品,包含短链、中链和长链三类(SCCPs/MCCPs/LCCPs)。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对SCCPs的限用,MCCPs作为主要替代品,其市场需求显著增长。2025年5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将MCCPs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受控清单,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或严格限制其生产、使用和排放。当前,MCCPs的精准检测、风险评估、绿色替代等关键技术环节仍存在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发展。
本研究中,团队首先开展亚细胞表型分析,发现线粒体对MCCPs暴露具有高度敏感性,MCCPs通过损害线粒体呼吸,降低细胞ATP含量。结合剂量依赖蛋白质组学分析,团队揭示了MCCPs可通过抑制电子传递链、破坏线粒体膜结构诱发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工作构建了系统性线粒体毒性评估框架,为亚细胞水平的新污染物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体内体外暴露实验揭示了MCCPs的内分泌干扰效应。MCCPs诱发大鼠血清甲状腺素升高,引起甲状腺滤泡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随后,团队在分子水平研究发现,MCCPs通过介导核受体RXRγ诱导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同时,竞争性地抑制了脂肪酸氧化、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另外,MCCPs暴露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在分子水平表现为影响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同源重组、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
团队结合体外实验发现,MCCPs干扰细胞内Ca2?平衡引起ROS水平升高,进而可能引发DNA损伤。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1341;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1266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