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寇博,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19 22:18:35
选择字号:
西浦校长:面对AI,九成大学仍延续专业导向

 

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大学?未来的教育该教什么?在人工智能(AI)改变世界的今天,一场聚焦“未来教育”的论坛在北京掀起头脑风暴。

5月1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聚焦AI时代教育本质的前沿讨论,同时从政策、理念、实践等不同角度,全面展示西浦“教育+AI”融合路径。

“知识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须重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表示,面对AI带来的智能冲击,全球90%的大学仍延续专业导向的教育体系,这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在毕业时已不如一个通用AI模型。

“过去大学是为了防止人无知,但在AI面前,是要让人有能力辨别真假、应对复杂世界中的不确定性有模糊性。”席酉民提出,教育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融合智慧培养”。

他解释,这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哲学思维、人文艺术和心理韧性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能让人类在AI时代中实现有意义的共生。“未来不是AI替代人类,而是人类需要学会与AI协作,成为能整合多元能力并引领创新的人。”

席酉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供图

  ?

席酉民直言,教育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和谐心智”和“复杂性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不确定与复杂时,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决策力。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钞秋玲也在论坛中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的历史节点上,高等教育必须直面两大核心命题:其一,如何为学生奠定面向未来的能力基石;其二,如何培养学生驾驭AI应对复杂挑战,而非被技术所替代。”

在实践层面,席酉民介绍说,目前西浦已全面构建“AI支持的教育体系”:构建AI支持的“学习超市”平台,实现兴趣驱动与个性化学习路径。大一推行AI素养课程,大二起结合专业深化应用,全面提升数字能力。学校打造AI导师系统辅助学习与评估,推动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通过项目制、场景式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在当天的论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解启健介绍了该校最新招生政策,包括奖学金计划、招生流程、升学路径等实用信息。他透露:“目前西浦已有25000名在校学生、1800余名教职工,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无人机“双尾蝎A”交付
南岳衡山首次拍到“水凤凰”清晰影像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