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健恒医疗协办的“第五期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肿瘤临床科学家沙龙”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肿瘤学科发展迅猛,诸多肿瘤治疗手段持续革新,如乳腺肿瘤逐已渐成为可通过手术等手段有效控制的慢性病。他认为,青年肿瘤临床科学家在技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钻研与实践,能让肿瘤治疗不断进步,为民众健康和未来带来更多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邵志敏以“乳腺癌分型精准治疗:科研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为题,为青年科学家分享临床科研思路,介绍了复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邵志敏指出,一个好的研究应具备概念突破、机制探索和临床意义三要素,青年学者应立足临床真问题,以创新突破学科边界。
随后,Cell Press旗下Med科学编辑肖佳妮介绍,Med聚焦临床医学全学科,关注能直接改善临床实践的转化研究与前瞻性试验,并重视临床指导价值。她也为临床科学家提供了精准的期刊选择与投稿策略相关的建议。
Cell Reports杂志编辑吴斐婕则围绕期刊投稿及出版流程展开分享,并介绍了多稿系统及期刊间高效转移机制,鼓励作者通过预投稿明确研究匹配度,同时重视审稿人建议的建设性与保密性,支持资深学者携年轻科研人员共同审稿。
本期“沙龙学员学术交流”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史之峰教授分享了华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的建设经验。华山医院通过开放EDC系统、建设临床研究病房、设立统计门诊等方式降低研究门槛,并设立了“专病建设-生物样本库-信息化”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董瑞在分享中提到,儿科医院始终致力于探索儿童疾病的共性机制,提出“一病同源,一病同治”理念,并牵头建立国内首个儿童多维度生物数据库,结合单细胞测序等技术支撑个体化治疗,跨医院研究疾病起源及儿童与成人肿瘤关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艳对会议环节进行点评。她鼓励更多临床青年科学家参与沙龙,在年底收获高水平成果,同时呼吁参会者提出相关学习诉求。她表示,协会将积极对接资源,助力青年学者提升技术素养,为推动肿瘤领域产学研融合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协会理事长陈震作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围绕“临床研究系列经验”展开,从临床问题凝练到科学研究实施形成完整闭环,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借鉴。他强调,当前科研工作需紧扣医学实践需求,注重成果转化与人才梯队培养,并提醒大家关注近期重要项目评审节点,抓紧时间凝练科学问题、推进研究工作。
沙龙项目主任孙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建议:青年学者要“学会讲故事”,以生动、诚恳的方式展现科研成果与价值,避免夸大或空谈;重视PPT制作逻辑,聚焦核心内容,针对不同评审需求突出重点,借鉴优秀范例提升展示效果;鼓励利用协会平台资源,积极参与“青年科学家”评选等活动,争取更多学术机会;导开放交流,在项目设计或选题困惑时主动寻求指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