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5/12 22:33:22
选择字号:
面临三重挑战 首个南大洋秋季科考是种什么体验?

 

秋季在我们的概念里,是秋高气爽、冷暖适宜的季节,而在南极,秋季则面临极端低温、强风和恶劣冰情的三重挑战。5月8日,正在返航途中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终于经过赤道进入了北半球。

而就在前不久,考察队在南极罗斯海进行了首个秋冬联合航次,大家是怎么在极寒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

首个南大洋秋季科考是种什么体验?

总台央视记者王楠:在南极的秋季作业,面临的第一个外界挑战就是寒冷。4月上旬,南极还有白天和夜晚的区分,但是昼夜温差并不大。目前,我们位于南纬75度罗斯海特拉诺瓦湾的附近,户外温度只有零下26℃,“雪龙2”号的船身仿佛穿上了一件“冰甲”。

这是今年1月,在南极的夏季考察队队员在艉甲板作业的画面,甲板上只有拖网带上来的海水,大部分地方都干干净净。这是今年4月,南极的秋季,艉甲板几乎被冰雪完全覆盖。

在艉甲板进行户外作业,队员们不仅要穿上保暖内衣、羽绒内胆、企鹅服、工作鞋,还要戴皮帽子和防风面罩。而风雪天是南极秋季的常客,队员们的面罩上也会结出不少冰霜。

遭遇海面浮冰拖网作业难度有多大?

每年3月到5月,是南极的秋季,海冰逐渐覆盖整个南大洋。在“雪龙2”号艉甲板的一次作业,就因为海面浮冰过多,遭遇了一次危机。

然而,过多的浮冰还是进入了拖网。队员们尝试多次下放,希望能甩开浮冰,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在回收时,金属网架甚至发生了变形,十三四米长的中层渔网出现了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场景。

设备结冰导致失灵如何进行正常作业?

在夏季,一般是先采集海水,再下放垂直网。然而在秋季,常规作业顺序彻底“失灵”。

“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 夏寅月:现在就相当于顺序反了,我们首先开展垂直网作业,最后才开展CTD(多参数物理海洋观测系统)。等室温升上来以后,队员才可以正常采水。

4月初,采水系统出现了秋季以来的最大问题。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张召儒:这是我们这个航次,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海水的温度,最高也只能达到零下1.4摄氏度,这么低的温度,我们在之前都没有看到过。

为了解决设备结冰导致失灵的问题,队员们想了不少办法。可是意外防不胜防,采水系统在最后一个站位又闹了“小脾气”。

而对于捕捉不同类型浮游动物的各类网具来说,遭遇的则是另外的困难。

经受低温考验“雪龙2”号圆满完成考察任务

为了确保“雪龙2”号能顺利应对低温,“雪龙2”号对船舱内外都进行一系列的保温措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平稳完成航次任务。

据了解,此前国际上对南大洋的科考多集中于夏季,而秋季因气候恶劣导致数据匮乏。此次联合航次,首次系统研究了南极秋季生态系统。

据“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的介绍,“雪龙2”号首次在如此恶劣条件下,经受住了极端低温、强风、恶劣冰情的考验,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进一步验证了其强大的科考能力和可靠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