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冯小琦团队首次证实了N4-甲基胞嘧啶(4mC)在真核生物中的存在,揭示了在地钱精子成熟过程中基因组范围内编码区的大规模4mC修饰,保障了精子的正常发育和正常功能,对精子命运的重要决定性,发现并鉴定了负责4mC修饰的真核4mC甲基转移酶。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
论文发表截图。研究团队供图
?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张静懿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亚林表示,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修饰,DNA甲基化广泛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中,并发挥关键调控作用。在原核生物中,DNA上胞嘧啶的第四位氮元素可被甲基化修饰形成4mC、第五位碳元素可被甲基化修饰形成C5-甲基胞嘧啶(5mC),腺嘌呤的第六位氮元素可被甲基化修饰形成N6-甲基腺嘌呤(6mA),虽然基因组上甲基化程度不高,但DNA甲基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和防御反应。然而,在真核生物中,迄今仅发现5mC在基因组上广泛分布,6mA在单细胞生物中有零星分布,而4mC是否存在则仍有很大争议。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介导5mC的甲基化过程,该机制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不同物种的5mC分布有所差异:在脊椎动物中,5mC主要发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CG位点,约80%的CG在人体组织中被甲基化为5mCG;而在开花植物中,5mC则主要发生在转座子区域,并存在在CG、CHG和CHH(H代表A、C或T)位点。在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5mC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一旦紊乱常导致严重发育异常和疾病。然而,在哺乳动物和开花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发育过程中,5mC会经历重编程,这对精子成熟至关重要。
地钱精子发育过程中甲基化重编程及4mC作为功能性DNA修饰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供图
?
研究发现,4mC在陆地植物地钱精子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新发现的甲基转移酶(MpDN4MT1a)修饰生成。该研究还发现精子发育经历了两波DNA甲基化重编程:第一波是由MpCMTa和MpDNMT3b调控的5mC重编程,表现为non-CG(CHG和CHH)位点的全基因组扩张;第二波是由MpDN4MT1a调控的4mCG重编程,特异发生于基因区域(genic region)并在精子成熟后期发生。
该研究拓展了真核生物中表观遗传学的认知,发现了参与生殖发育过程至关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新修饰,开创了4mC在真核生物中功能的研究新方向,拓展了表观遗传学领域的边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3.01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