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宇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11 16:33:07
选择字号:
营养科医师给你减肥“安全感” | 荐书

 

编者按

“四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今年,连“国家都喊你来减肥”,你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了?然而,“液断”“16+8饮食”“碳循环”……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更让人困惑的是,这些方法还有不少相互矛盾之处。该如何选?

实际上,当我们准备减肥时,首先应该了解,人体不是一台机器,代谢系统远比机械的“输入-输出”公式复杂得多。本期专题选择的图书不仅是从底层逻辑探索科学减重之道,更是在探索解码人类的身体。

《吃饱了再减肥》,康军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定价:49元

■本报见习记者 赵宇彤

眼看春暖花开,气温越来越高、衣服越穿越薄,悄悄囤了一冬天的脂肪,到底藏不住了。

自国家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以来,不少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但不少人仍有疑问:减肥,一定要去医院吗?

北京协和医院康军仁,自2014年起开展医学营养减重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是一位累计接诊近万例、3年帮助2000余名患者“甩肉”超万斤的临床营养科医师。2023年他出版了《吃饱了再减肥》一书,从减肥的误区出发,剖析了减肥过程中的“为什么”和“怎么办”。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为什么减肥要去医院、减肥餐该如何吃等问题采访了康军仁。

医生盯着的是“你的安全”

“医院减肥的最大优势是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果,这是自己减肥或去市面上的减肥中心减肥所不具备的。”康军仁告诉记者,基于10多年的临床经验,他发现肥胖患者容易合并很多疾病,部分人难以察觉,盲目带“病”减肥。

“有的人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尿蛋白里有加号、血肌酐异常、肾功能有问题,不是在肾内科,而是在临床营养科门诊。事实上,可能有6%的肥胖人群存在肾功能异常,这时盲目减肥,吃代餐和粗粮杂豆,很可能会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康军仁说。

在多年的诊疗中,康军仁看到有人自行采用生酮饮食减肥,减出重症胰腺炎住ICU;有人自行节食减肥,减出胆结石;有人使劲儿吃粗粮杂豆减肥,吃到痛风;有人抽脂减肥,脂肪感染死亡;有人埋线减肥,伤口感染天天换药;有人网上乱买减肥药,吃出问题;有人在减肥训练营减肥猝死;有人乱吃代餐,把肝肾功能吃坏……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经常发生的案例。”康军仁告诉记者,肥胖症作为一种代谢疾病,受到饮食、生活方式、疾病或药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常常有人为了减肥耗尽“洪荒之力”,最后检查才发现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或缓解焦虑或抗过敏的药物在起作用、甲状腺功能出现了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等。这时,只靠“饿肚子”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医生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专业诊疗。

此外,运动前一定要做心脏功能的评估,是因为部分肥胖人群的血管里已经满是斑块,并且往往因为肥胖而导致心脏超负荷运转。书中提到,有一些存在先天心脏问题的人群,平时没什么感觉,但盲目增加运动强度,很可能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导致心律失常、心梗,甚至猝死。

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抑郁症,甚至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的患者,他们的减肥更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

“到正规医院临床营养科和内分泌科进行医学营养减重,花钱少,又安全有效。”康军仁笑言,“同样是减肥,朋友盯着的是‘你掉了几斤’,减肥中心盯着的是‘你的钱包’,只有医生盯着的是‘你的安全’。”

量身定制营养方案

实际上,医学营养减重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从第一次来营养门诊,按部就班地询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开始,每一步都是标准化、严丝合缝的,力求诊断明确,风险评估完整,再量身定制营养方案。

说起减肥,大多数人会想到“管住嘴迈开腿”。但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管住嘴’是说减肥要限制能量,但饿一天两天容易,长期‘饿’需要技巧和专业指导。”康军仁说。

而“迈开腿”,对体重基数过大的肥胖人群来说,动不动走两万步或者爬楼梯等高强度运动方式,很容易磨坏关节。康军仁提醒:“如果体质指数(BMI)大于28,年龄大于40岁,过于‘迈开腿’一定不是最佳运动选择。”

儿童、40岁以上女性、孕期和产后等特殊人群的减肥各有侧重。对40岁以上“喝水都长肉”的女性来说,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多油饮食、久坐和疾病等,体重相对容易增加,如果每天走8000到12000步,尽量在晚上11点半之前睡觉,能平稳控制体重。此外,为防止皮肤松弛,还要把控减肥节奏。

“我常建议来就诊的人,在办公桌上搁一瓶矿泉水,没事的时候当作一个小哑铃,通过运动使皮肤紧致。”康军仁说,“减肥不是体重减得越快越好,而是把握节奏,稳中有降。医学营养减重能维持肌肉,只减肥肉,因此基础代谢率稳定,不容易反弹。”

健康减肥,先好好吃饭

点开社交媒体,输入“减肥”二字,水煮菜、粗粮饭、青汁、黄瓜和鸡蛋……仿佛咀嚼的不再是美食,而是明码标注的热量。

但康军仁的图书名却反其道而行之,命名“吃饱了再减肥”。他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吃饱”的前提下,适当地、持续地控制能量。

他经常在出门诊时遇到一些“委屈”的患者,明明吃得很少,也经常不吃晚饭,但总看不到任何效果,一旦赶上节假日,稍微多吃两口还会“胖三斤”。这多是不合理的进食习惯所致。

减肥中的吃饭问题,归根结底分为“吃什么”和“怎么吃”。

书中介绍了高蛋白膳食法,将日常膳食中的蛋白质比例提升至20%,就能提升短期减重效果。“常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包括瘦肉、蛋、奶和豆制品,但不建议单纯摄入鸡蛋、牛肉或鸡胸肉等。”康军仁告诉记者,单一食物来源会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超标,“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蛋白膳食方案。肾功能异常的人,盲目采取高蛋白膳食法减肥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康军仁特别指出,减肥不能不吃晚饭、只吃水果。尽管在短期内能降低体重,但掉的多是肌肉,不仅容易反弹,还会导致体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可以把午饭的1/3挪到晚饭,或者用玉米或土豆适当替代主食,并且控制晚餐的油盐摄入。”

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也是一门学问。

限能量平衡饮食是长期减肥最适用的膳食模式,康军仁介绍了常见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按比例减少,例如减少每天能量需求总量的30%;第二种,按数值减少,例如在每天总能量需求的基础上,减少500~750千卡;第三种则是给予固定的能量,例如男性1500千卡、女性1200千卡。”不过,康军仁强调,限制能量不建议长期进行,而且需要每个月定期监测,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书中还介绍了网红减肥法“轻断食”。“轻断食”是指采用不同种类的进食策略以实现减重或改善代谢的饮食模式,包括限时进食、隔日禁食和5:2禁食等方式。“轻断食能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和消除炎症,促进人体健康,实现‘代谢转换’。”康军仁说,但长时间轻断食会出现脱发、便秘、易于疲劳等不良反应,“不要盲目轻断食,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减肥方案一定要让医生先做好专业评估,量身定制,再去执行。”康军仁反复强调,减肥任重而道远,安全永远排第一。

《中国科学报》(2025-04-11第3版读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科学家将手机图像传感器变为反物质相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