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腾讯正式发布2024年ESG(即“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方位披露其在ESG各个领域的举措与成果。腾讯ESG的评级进一步提升,标普全球、万得等ESG评级位于行业前列。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腾讯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深耕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及自研混元大模型, 成为其消费者业务和企业服务业务重要的技术底座。目前,腾讯的AI技术已应用于700多个业务场景中,并拓展至可持续社会价值项目。
“真正的改变是静水流深的社会价值创造。”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如是说。
在AI时代找准责任坐标
《报告》中提到,腾讯将负责任的AI发展视为长期的战略重点之一,坚持以“科技向善”引领AI治理工作,运用AI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而惠及企业和社会各界。
两癌筛查平台有助医护人员减低工作量,提升效率。腾讯供图
?
面对AI发展带来的新兴安全挑战,腾讯确保安全与合规,从数据、算法和运营三个维度开展治理工作,参与签署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承诺》,用行动践行“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的AI治理原则,辅助长期探索和深化科技价值观。
《报告》详细阐述了腾讯为身体障碍人士、未成年人、银发族、农村地区等提供安全、普惠、有意义的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践行数字包容理念。
据介绍,腾讯累计申请超过90项无障碍相关专利,涉及超过40项产品与功能,覆盖视障、听障、肢障等不同群体。2024年,腾讯视频利用AI技术制作无障碍影片,已上线了193部无障碍版影视作品,免费向视障人士开放。
腾讯为未成年人营造适龄网络环境,包括利用技术积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编程及AI学习工具,激发他们的科技与创新潜能,并提供数字支教平台,连接了超10万名志愿者,让偏远地区学生获取丰富和多元的教育资源,开拓视野。
其中,无障碍版“AI编程第一课”进入北京、广州等地特殊教育学校,助力视障学生学习AI与编程的基础知识。
持续创造多元社会价值
《报告》进一步阐释了腾讯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更好助力公益行业高质量发展,腾讯将第十年的“99公益日”升级到“久久公益节”,并基于移动支付技术开发了数字化工具,帮公益行业进一步提升透明度和效率。腾讯公益平台累计捐款用户超12亿人次,帮13万余个公益项目累计筹款超337亿元。
应急灾害下,腾讯则利用技术能力提高了救援效率。灾后救助方面,基于微信支付的“救灾爱心券”让受灾人员能实现个性化物资采购,减少资源错配与浪费,并促进受灾地区的商业恢复。
在医疗领域,腾讯健康通过医学影像AI模型实现欠发达地区患者的远程疾病筛查和诊断。“红雨伞计划”惠及7省市的40多万适龄女性,助力低资源地区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综合防控。
此外,企鹅急救小程序能实现呼救方、120急救中心、志愿者的多方实时视频通话,2024年底已接入48.5万急救志愿者、超1.4万台AED设备。
腾讯在中国的数据中心之一。腾讯供图
?
普惠金融方面,针对企业用户,中小微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智汇鹅,享受安全、合规、专业的支付服务。“微信支付爱心餐”项目联合45个品牌2万多家门店,为环卫工人提供了277万份爱心餐、322万瓶爱心水。
助力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助力不同群体、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之外,《报告》也在环境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披露。
2024年,腾讯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0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强度相较基准年2021年下降了12.4%。腾讯持续扩大绿色电力采购规模,拓展数据中心自建新能源设施的种类,运用高效设备、AI节能算法模型调优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
腾讯助力低碳创新,通过“碳寻计划”二期,投入亿元级别资金,推动碳移除、长时储能、钢铁行业CCUS、碳寻制造四个领域的发展,助力新兴低碳技术与企业越过“死亡谷”。
AI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应用同样亮眼,大模型识别能力提升,可识别物种拓展至286类,该模型能力已嵌入“野朋友计划”小程序,激励公众参与物种识别。依托游戏科技和混元大模型打造的“全真大熊猫”,能够与公众进行在线对话与互动,让公众了解大熊猫及生态保护相关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勾勒出腾讯作为科技企业在AI时代下的责任坐标,积极维持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股东价值三者之间的平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