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31 21:36:15
选择字号: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4大成果同期亮相

 

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在“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拉开建设大幕。

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下,该中心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携手多家业务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致力于打造为集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创新、产业孵化以及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表示,上海将紧紧抓住创新中心建设这一关键契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一方面,着力打造“数据增强+AI 模型+物理约束”的全新天气预报范式,力求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准预报上实现突破,推动天气预报核心技术向数智化迈进。另一方面,构建“高质量语料+气象智能体”的气象服务新模式,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航运、低空等产业发展赋能。此外,上海还将全力推动气象人工智能应用走向国际舞台,通过输出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贡献上海智慧。

启动仪式。图片由上海市气象局提供

  ?

在当天召开的“智启气象新篇章,合筑行业新生态”——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研讨会上,发布了4个重要成果。

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许建明介绍了“雨师”和“扶摇”气象预报模型的基本情况。

“雨师”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主要关注影响上海的突发强对流天气。“雨师”采用雷达三维数据训练模型,能够精准刻画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更精准地判断对流天气出现和停止的时间。“雨师”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意味着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将多出一段“安全缓冲期”。

“扶摇”由上海市气象局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打造,聚焦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能够快速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同化和预报一体。基于AI 的高计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扶摇”可将气象预报频次从目前的逐1小时提升至逐10 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

值得一提的是,“雨师”和“扶摇”已从去年底开始试运行,预计今年汛期将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同期发布的气象数据赋能MaaS平台由上海联通联合创新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推进。上海联通产互公司副总经理于萌介绍,通过气象大模型结合人工智能Maas 平台,可精准赋能能源行业“优化电力负荷预测和燃气应急调度”两大核心场景,有效提升能源运营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气象服务产业的孵化与蓬勃发展。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则是专为“一带一路”沿线等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所打造的,综合了“AI+”“政府+”“金融+”的创新理念,集成了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响应“四大支柱”,并装载着制度工具、算法模型工具、业务系统工具和丰富经验案例,就像是一个超级“百宝箱”。目前工具箱正在持续升级,将进一步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气象应用。

冯磊表示,创新中心将积极作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理念、模型、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示范与引领,为全民早期预警和气候变化应对贡献积极力量。此外,创新中心还将大力推进气象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全球气象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气象创新的魅力与实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