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子文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5/2/15 11:09:01
选择字号:
预防医学教育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周有尚逝世

 

据武汉市预防医学会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月13日发布讣告:我国著名预防医学教育家、杰出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及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民盟盟员、湖北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有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1日上午9时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

周有尚1927年12月21日出生于广东开平,1944至195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53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在上海的优厚待遇,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随校迁至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卫生统计教研室副主任、社会医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1984至1985年,他到德国海德堡肿瘤研究中心进修学习,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8年3月退休。

周有尚全身心投入公共卫生事业,是我国老一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卫生统计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卫生统计学、肿瘤流行病学、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健康指标评价、死因分析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从初创到现代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

作为我国卫生统计学的知名专家,周有尚主编或参编了多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规划教材,并多次获得卫生部教材奖。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实践中求真知”。他致力于完善卫生统计学教学体系,于198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预防医学后期转化卫生统计专业,并连续举办各类全国性培训班,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

周有尚始终致力于围绕我国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科研成果。20世纪50年代,他深入研究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揭示了城乡健康差异,提出了有力的公共卫生改进建议。60年代,他在武汉市建立了居民死亡登记系统,并主导了全国首次死亡人口死因调查。70年代,作为我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通过“死亡病例回溯"替代传统的拉网普查法,被推广至全国,成为我国首次大规模死因调查的里程碑。

他领衔完成的我国首部《中国恶性肿瘤地图集》、《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和《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汇编》等著作,受到国际肿瘤研究界及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及推广,也为我国肿瘤防治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科学基础。20世纪80年代,他牵头开展全国婴幼儿死因研究,为我国婴幼儿病死率及死因提供了准确基础数据,填补了我国死因统计的空白。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国务院报告引用,为我国卫生政策制定和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鉴于周有尚在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他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1980年和1985年,他先后两次获得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荣膺湖北省科协"湖北精英"等殊荣。

此外,周有尚还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卫生部卫生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卫生统计杂志》副主编、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会长、湖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统计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原标题:98岁预防医学教育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周有尚逝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突破2亿千瓦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