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敬杰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5/2/14 22:28:01
选择字号:
新研究发布“情人节量表”,7个问题测量亲密关系满意度

 

·“如果测试结果引发担忧,不妨讨论一下答案背后的原因。关系是动态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压力、沟通困难或其他生活状况。通过共同反思,你们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加强关系还是做出其他决定。”

情人节到了,除了用巧克力和鲜花表达爱意之外,不妨做一下最近心理学家新发表的“情人节量表”(Valentine scale),测一测双方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这套量表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四名心理学家所设计,相关介绍和有效性研究日前发表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杂志上。量表包括7个问题,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每个选项对应一个分值,共计21分。得分越高说明对亲密关系越满意。以下是完整的量表:

1.我能够与我的伴侣良好合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a)非常同意(3分)

b)同意(2分)

c)不同意(1分)

d)非常不同意(0分)

2.我觉得我可以信任我的伴侣。

a)非常同意(3分)

b)同意(2分)

c)不同意(1分)

d)非常不同意(0分)

3.当我和伴侣意见不合或发生冲突时,我能很快克服。

a)非常同意(3分)

b)同意(2分)

c)不同意(1分)

d)非常不同意(0分)

4.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你有多频繁地认为你的关系不好?

a)非常频繁(0分)

b)频繁(1分)

c)不频繁(2分)

d)非常不频繁(3分)

5.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你有多频繁地考虑与伴侣分开?

a)非常频繁(0分)

b)频繁(1分)

c)不频繁(2分)

d)非常不频繁(3分)

6.你觉得自己与伴侣在情感上有多亲近?

a)非常亲近(3分)

b)亲近(2分)

c)不亲近(1分)

d)非常不亲近(0分)

7.总体而言,你对你的关系有多满意?

a)非常满意(3分)

b)满意(2分)

c)不满意(1分)

d)非常不满意(0分)

该量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亲密关系心理量表的缺乏。“亲密关系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提供社会支持,缓解压力。关系满意度与多种积极结果相关,如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缺乏可靠的、有效的测量工具来评估关系满意度。”论文写道。

以往常用的关系满意度量表有“关系调整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DAS)和“关系质量量表”(Quality of Dyadic Relationships,QDR)。该研究指出,这些量表存在因子结构在不同验证中不一致的问题,即量表里的项目反映的不完全是“关系满意度”的内容,从而导致解释上的困难。

情人节量表的设计基于认知行为理论(Cognitive-Behavioral Theory,CBT)出发,该理论认为关系满意度与伴侣间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量表的项目旨在反映CBT中关键的关系功能领域,通过合作与信任、冲突解决、情感亲密、满意度这几个方面构建量表项目。

研究者们在两个研究中测试了情人节量表。一个是网络情侣治疗样本,有851名通过社交媒体招募的参与者,且曾经历显著的关系不满。另一个样本是通过社交媒体和诊所广告招募,有527名参与者,且至少有一方被诊断为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这些参与者的关系持续至少1年。

参与者被要求完成包括情人节量表在内的多种量表。研究人员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情人节量表在不同样本中具备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与其它量表的结果对比发现,该量表能够与其它测量内容产生区分,如生活质量和焦虑等。

研究还发现,该量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具有良好的测量一致性,但在抑郁水平不同的群体中需要谨慎使用。

研究者们指出,情人节量表应被视为反思和对话的工具,而不是对关系未来的确切评估。其目的是鼓励开放的沟通和理解,而不是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不妨在情人节这天,以‘情人节测试’为契机,迈出增进彼此了解的第一步。”该论文的作者之一Per Carlbring在媒体发布会上强调,重要的是不要过度解读结果,也不要过于执着于取得好成绩。

“如果测试结果引发担忧,不妨讨论一下答案背后的原因。关系是动态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压力、沟通困难或其他生活状况。通过共同反思,你们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加强关系还是做出其他决定。”他说。

参考文献: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6506073.2024.2420655#d1e1757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2-valentine-day-relationship-scientific.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