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1 15:29:27
选择字号:
谁最先说的印欧语?DNA指向6400年前的欧亚牧民

 


如今,全球有一半人口使用印欧语系,其分化了包括英语、俄语、希腊语、孟加拉语等数十种语言。一代又一代学者痴迷于探索印欧语系的起源及其最初使用者。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线索——DNA证据表明,早期形式的印欧语约在公元前4400至公元前4000年间首次出现于欧亚大陆中部,并于千年后广泛传播。

“这是一组期待已久的新数据。”未参与该研究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遗传学家Wolfgang Haak评价说。

基于过去10年的古DNA分析,研究显示,当今使用印欧语系的人群普遍携带5300年前生活在现今乌克兰和俄罗斯草原的颜那亚人基因。

颜那亚人是牛羊牧民,他们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开始使用马车。在几个世纪内,他们的基因印记遍布欧亚大陆,从蒙古延伸至东欧草原。“这是过去5000年欧洲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两篇研究论文的合著者、美国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David Anthony说。

但其中一篇论文指出,印欧语系早于颜那亚文化。该研究整合了考古学、语言学及遗传学数据,包括对当地居民400多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认为该语系约6400年前出现在黑海以北的草原上。这个晚石器时代的文化熔炉汇聚了生活在河谷沿岸的渔民,从更远的北方沿着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罗河汇水区迁移的狩猎采集者,以及来自高加索山麓的农民。

从公元前4400年左右开始,不同基因链结合在一起,形成作者所称的高加索-下伏尔加渐变群(CLV)。包括颜那亚人等许多后来的族群,其祖先都来自这个混合族群。“这与人们的想象背道而驰,人们认为在20世纪的某个地方有纯粹的印欧人。”哈佛大学的遗传学家Iosif Lazaridis说,他与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和其他地方的作者共同撰写了这两篇论文。

研究称,生活在伏尔加河沿岸的CLV祖先向南迁移,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安纳托利亚,带去了早期版本的印欧语。几千年来,该语言又演变成赫梯语——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印欧语。

刻在泥板青铜器的赫梯语是首个印欧语文字。图片来源:PAUL WILLIAMS/ALAMY STOCK PHOTO

  ?

与此同时,第二篇论文认为,草原上的CLV群体继续吸收和融合外来人口,包括生活在第聂伯罗河和顿河地区的狩猎采集者。Lazaridis说:“这创造了颜那亚文化,真的很酷。”

“他们能够展示颜那亚的原始人口及其形成地点。”没有参与该研究的荷兰莱顿大学的语言学家Guus Kroonen评价说,颜那亚人的基因在欧洲的扩散时间与路径,与语言学家推测的印欧语传播高度吻合——约始于公元前3300至公元前3000年。

Kroonen认可证据的说服力,但指出整体推论仍是间接的。“语言是社会传播而不是生物传播的——语言和祖先之间不一定有直接联系。”

在扩张开始前不久,颜那亚人似乎在一场灾难中幸存下来,这场灾难可能是由气候变化或瘟疫爆发造成的。研究人员对后来的颜那亚人群的DNA分析表明,在他们扩张的前夕,只有几千名颜那亚人为其基因库作出了贡献。

这项研究建立在科学家几十年的努力上。研究中采集的人类遗骸来自欧亚大陆的大片地区,从现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土堆到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墓地,其中许多是在苏联时期发掘的。

俄乌战争几乎中断这项国际合作——乌克兰学者拒绝与俄罗斯同行联合署名,原单一数据集成果被拆分为两篇论文。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考古学家Volker Heyd说:“在此背景下能同期发表两篇论文实属不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科学网2025年1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小行星7年内可能撞地球?专家解析概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