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战利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教授董孟杰团队合作,系统描绘了血糖异常进展过程中的多器官代谢网络动态重塑图谱,并揭示了神经-外周代谢轴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核心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器官代谢协同失衡的系统性疾病。跨器官代谢网络的失调不仅影响葡萄糖稳态,还与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失衡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传统成像技术和数据整合能力的局限,糖尿病在全身代谢网络层面的动态演变机制仍缺乏系统性认识。
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全身[1?F]FDG PET/CT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一次扫描即可同步捕捉全身主要器官的全景葡萄糖代谢,结合机器学习与可解释性分析,为探索糖尿病跨器官代谢失衡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基于1149例受试者的全身PET/CT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等混杂因素,提取20个关键器官的代谢特征。
通过计算器官间的代谢相关性,研究团队分别绘制了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三大群体的全身代谢网络图谱,并采用“个体化偏差网络”概念,用于刻画每位受试者相对于健康常模的代谢协同异常程度。
此外,研究团队进一步精准识别出了糖尿病早期代谢失衡的关键器官通路,尤其是脑-肝脏、脑-胰腺与脑-肌肉三大神经-外周代谢枢纽。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在调控全身葡萄糖代谢中的核心作用,并为代谢异常的早期预警提供了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9-025-07582-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