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二届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思政大模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共同主办。近300位学者共探AI如何与思政教育深层融合,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新支撑。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表示,作为以电子信息科技为核心的大学,电子科大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网络思政、精准思政、智能思政的实践和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本届论坛能汇聚学者智慧,搭建交流平台,为推进思政大模型建设、赋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电子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兼思想政治教育分会会长申小蓉主持发布了基于“i思政”大模型的核心应用——“小思”智能体矩阵。
据了解,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i思政大模型”于2024年9月上线,2025年2月集成至“成电DeepSeek”平台。该模型基于国产基座大模型,构建了包含200万组思政专业问答对,这些思政语料已经全面覆盖高校思政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业学术论著及期刊,以及主流学习网站、公众号等等,共已形成5000万token训练语料的专业语料库,有效破解了通用大模型在思政领域“答不了”“答不好”“答不实”的痛点。
大模型通过个性化推荐、多模态学习等算法,结合精细调优、知识蒸馏等技术,开发“思政达人”“党团先锋”“师韵光谱”“科研星球”“职业潮人”“调研雷达”等小思场景矩阵,形成多智能体协同的思政教育新生态,成为国内领先的思政教育垂类大模型。
目前模型已实现了由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由网页端向移动端延伸,达成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到日常思政到全场景覆盖,将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AI试验场”,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智能化服务。
此次论坛上,来自兰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论坛设置了四个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新华文摘》《中国高教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十余家学术期刊代表参与学术交流,对入选论文进行评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