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李春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10:34:07
选择字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秦川:实验动物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中的“生物盾牌”

 

实验动物资源与动物模型不仅是支撑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更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中的“生物盾牌”。其战略地位可与“种子库”“基因库”等核心科技资源相提并论。在生物威胁防御方面,能否快速建立针对未知病原体的动物模型,直接关系到国家在突发疫情中的防控与应对能力,是生物防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储备。同时,实验动物资源与动物模型的自主可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秦川(受访者供图)

随着科研前沿的不断拓展,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也正在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例如: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非人灵长类动物及转基因鼠模型为解析神经环路、揭示脑疾病机制提供了关键支撑,也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实验动物承担着CAR-T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临床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的重要任务,是基因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必经环节;在抗衰老研究中,裸鼹鼠、侏儒鼠等特殊动物模型揭示了长寿机制的生物学奥秘,成为延寿与抗衰领域创新的重要源头;在太空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实验小鼠、斑马鱼等实验动物已经应用于空间站生命科学实验,用以探索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对生命体生理系统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为深空探索和航天员健康保障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基础研究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跨学科融合,稳步推动动物模型向更精准、更高效、更符合伦理的方向演进,将为实现该领域在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上的系统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