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风华,聚光成塔。11月12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以下简称中山眼科中心)迎来了建院60周年。记者获悉,该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委管唯一的眼科专科医院。
大会现场。中山眼科中心供图,下同
当天上午,中山眼科中心召开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磅发布:打造“BRIGHT-X”培育发展体系、首批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签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眼科临床试验研究报告》等院庆系列图书以及发布《光明行》形象主题曲等。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作《BRIGHT-X——携手迈向新甲子 在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心自1965年建院以来,在医疗、教学、科研、防盲治盲、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作出全面规划。他表示,发布“BRIGHT-X”体系,BRIGHT对应的是“光明”,里面融合了开放建设、融合智能、全球治理、健康共同体等多个维度的思考,而“X”对应的是未知和未来无限的可能。
林浩添作报告。
“眼科学的使命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治疗疾病、预防失明,而是通过多维度的视觉健康管理,全方位守护与提升人们感知世界,体验美好生活的根本能力。”林浩添表示,在数字化浪潮中,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无论是算法的研发、系统的集成,还是临床验证与规模应用,中山眼科中心都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机遇,大步迈入基因数据与算法的智能医学新时代,逐步构建起覆盖、筛查、诊断、转诊和管理的智能医疗体系,通过人工智能让手机成为了口袋医院,让汽车和飞机成为了移动智慧医院。
活动现场,“中国眼科飞行医院”的“小伙伴朋友圈”迎来了进一步的扩容。来自河北、江西、山东、新疆等全国多个省份的眼科医院代表来到了眼科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现场,宣布加入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这标志着覆盖广泛、响应迅速、技术领先的“空-地一体化”眼健康服务网络正式启动,将为“眼科飞行医院”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技术保障与协作平台,推动实现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飞”越千山万水,深入基层一线,把光明与希望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签约现场。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眼科+人工智能”的医疗单位,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30秒内可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基于国产算力,该中心自主研发了ChatZOC眼科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几分钟就能采集患者体征、视力,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效率远超传统模式。通过手机这一小小的载体,基于国产算力打造的眼科大模型成为了患者手中的“眼科AI医生”,已经在新疆、青海等地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对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应用前景,林浩添表示,眼科是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医疗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眼病、现代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眼病患者在逐渐增多,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将筛查力量进一步扩容和广覆盖,“很多疾病筛查的覆盖率远远不足,一些边远地区的患者甚至没有做过眼健康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筛查、诊疗和随访等全流程,可以更好地护航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
《光明行》主题曲发布现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