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23:41:38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氢化物在惰性碳-氢键活化中的独特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郭建平团队与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饶立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亚纳米结构的负载氢化铕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温和、非氧化条件下,实现了苯直接脱氢偶联制备联苯的催化过程。该研究揭示了氢化物在惰性碳-氢(C-H)键活化中的独特作用机制,为绿色高效构筑碳-碳(C-C)键提供了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催化剂示意图。大连化物所供图

联苯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结构单元。通过C-H/C-H键直接活化构建C-C键,被认为是一条经济且环境友好的理想合成路径。然而,苯分子的C-H键键能高达113 kcal·mol-1,化学惰性高,活化难度大;另一方面,从热力学角度看,苯直接偶联生成联苯与氢气的过程也属于不利反应。目前,苯的C-C键偶联通常依赖贵金属催化的氧化偶联反应,这类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量氧化剂和复杂添加剂。而现有的少数非氧化偶联体系大多需要使用化学计量比的强还原剂,并需后续水解步骤释放联苯产物,难以实现催化循环。

本工作中,团队采用液氨浸渍-加氢还原方法,制备出高分散的亚纳米结构氢化铕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无氧化剂、无需后处理的条件下,实现苯分子的直接脱氢偶联反应,生成联苯与氢气两种高价值产物。理论计算表明,催化剂表面Eu-H物种在C-H键活化及C-C键偶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促进苯环C-H键活化及脱质子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控苯与联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脱附能垒,实现高效催化循环,展现了氢化物介导C-H活化的新模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742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