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23:29:38
选择字号:
第十二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召开

 

11月7日至9日,第十二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FEEA 2025)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会议聚焦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智能系统及机器人控制等前沿领域,通过多样化、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举。

杜强致辞。主办方供图,下同

会议开幕式由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惠飞主持。长安大学副校长杜强出席会议并致辞,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厚的学科积淀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并对本次会议展开的多维度学术交流活动表达了殷切期望。

大会报告环节内容丰富多元,涵盖了自主系统控制、多实体智能、电力系统优化、无人机感知与车辆队列协同等多个方向。其中,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施阳以《基于李雅普诺夫的自主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为题作报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双速率分层自适应MPC框架。

会议现场。

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柳青带来题为《多实体智能及其在交通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的报告,提出了“多实体智能”框架。通过“感知-协同-演化”闭环实现跨异构群体的协同决策,为智慧城市中车辆、充电站、微电网等实体的实时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萌围绕《强化学习驱动的电力系统控制》展开论述,结合李雅普诺夫理论与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了适用于构网型与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并在多区域电力系统协同控制中展现出优越的适应性与鲁棒性。

开幕式由惠飞主持。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准钆以《多源信息融合无人机智能感知》为题,探讨了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视觉导航与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通过跨模态图像匹配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在动态环境中的感知能力。

长安大学教授闫茂德在题为《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队列建模与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车辆队列的建模方法与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种应对执行器饱和、通信丢包等实际问题的控制算法,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论坛环节亮点十足,多位报告嘉宾围绕智能装备、通信系统、交通控制、医疗机器人等具体应用方向,展示了具有高度创新性与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分会聚焦机器人前沿创新与核心部件智能运维;“智能控制与电气系统优化”分会围绕通信与系统的协同优化展开探讨;“先进控制与电机驱动技术”分会关注个体行为预测与复杂系统控制。

报告现场。

口头报告环节同样精彩不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2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在智能机器人控制、新能源并网与储能优化、新型电工材料、电机驱动先进算法等前沿方向的创新探索。此外,24位学者参与海报展示与交流,充分展现了年轻学者与研究者的科研活力。为表彰在会议中表现突出的专家学者,经严格评选,共颁发3项优秀论文奖、3项优秀口头报告奖以及3项优秀海报奖。

记者获悉,本次会议由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EIC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协办,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提供支持,并得到AiScholar艾思科蓝提供的全程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