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11/4 20:45:30
选择字号:
孙昌璞院士答清华学子问:我的“创新”idea,前人都做过了怎么办?

 

文 |《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晨阳

“我想要创新的时候,感觉我的一些想法,好像以前的人都做过了。”

这句话惹得全场一阵轻笑。

日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赴清华大学做讲座。讲座结束后,一名男生向孙昌璞提出了关于该怎么做“创新”的问题。

孙昌璞分享了自己早年的一段经历,作为回答:

我念大学的时候,在当时大家都不做科研的氛围中,还能在本科期间发表文章。但是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的地方。

比如有一天我在学习量子力学的时候,我就想,量子力学怎么好像从来都不讲“力”的概念呢?后来我就通过学习,领悟到怎么理解量子力学中的力,比如我们常说的化学键,其实就是量子力学中的力。

我自己推导出这个东西后,当时非常开心。结果投稿以后,编辑回复我,说早在1937年,别人就已经发现这个了。那是理查德·费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后来引出一个定理,叫费曼-海尔曼定理。

那要怎么面对这种事呢?毕竟研究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就安慰我自己:我能重新发现费曼发现过的东西,这已经不错了。

多少年后,我在科学研究中又重新回到了这些问题。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研究几何位相的人,就跟这段经历有关。

所以创新这个东西,你不能着急。我现在经常和我的学生们说:你发现了那些“人咬狗”的东西,肯定是重要的,但那些重要的东西很多都不是原创的。没关系,你年轻的时候就把这些当做一个创造的过程。不是你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创新的,但这个锻炼和积累的过程是重要的。

还有学生向孙昌璞提问,怎么知道自己科研方面的想法靠不靠谱呢?

孙昌璞回答:

我的老师杨振宁先生曾师从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他回忆泰勒时说,泰勒的思想非常活跃,经常在走廊里拦住人说:我今天有个很好的想法,然后大讲一通。他一天能有10个想法,其中有9个半都是错的。但这没关系,他只要有一个想法是对的,就非常了不起。

所以大家不要怕尝试,要敢于多想、多试着去做。

此次讲座系“传承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第四期,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物理系主办。

(原标题:孙昌璞院士答清华学子问:我的“创新”idea,前人都做过了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撒哈拉沙漠将迎来更潮湿、更绿色的未来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