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四届土壤分析技术研讨会在长沙开幕。会议聚焦现代土壤分析技术与仪器应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邀请40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土壤分析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等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所长陈洪松致辞。他表示,研讨会聚焦土壤分析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与标准研究,可有效促进多单位协同合作,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作为承办单位,亚热带生态所将全力做好会议保障工作,诚挚期待各位专家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应用提出宝贵意见与指导建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在致辞中表示,土壤分析检测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土壤分析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土壤科学持续进步。
特邀报告环节,6位专家围绕相关领域前沿进展进行分享。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秘书长段增强系统阐述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现状与发展方向。报告提出,我国应聚焦特殊场景与新兴风险,强化环境、农业、健康多维标准的协同,健全动态更新机制,并依托《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即将出台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等法律保障,推动标准体系向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
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育润介绍了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和报批审查的工作流程与要点;宁波大学研究员葛体达分享了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前沿方法与个人科研历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娴介绍了针对微纳塑料检测的多种分析方法及其自动化前处理设备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宋静梳理现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方法在布点、采样、制样及空间插值等方面存在的代表性不足以及量化标准缺失等问题;亚热带生态所正高级工程师袁红朝介绍了该所在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布局与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分析技术工作委员会、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