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曾潇,魏源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0:09:22
选择字号:
西南交通大学郫都先进制造科创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10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南交大)郫都先进制造科创园项目在犀浦校区东侧地块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学校科创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未来园区将实现“政、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支撑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塑以及国家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

据了解,该科创园由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学、蜀道投资集团联合共建,坐落于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东门两侧,总占地约127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园区与校区无缝衔接,以创新生态构建为核心逻辑,通过“多叠首层”“工业上楼”等复合化设计,满足从研发、中试到生产的多元需求,形成研发、智造、交流、旅居等全维度功能聚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科创园围绕未来技术方向,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细分赛道,针对性地选择平台、项目、团队,后续将与数百家领军企业在园区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形态,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活动现场,西南交通大学“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成果展同时开幕。成果展构成了“技术货架“,展示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学校成果孵化型企业近500项最新科技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学校锐意改革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硕果,生动展现了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历程。

自2016年以来,西南交大持续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层面的1.0版改革。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西南交大持续推进操作层面的2.0版改革,提出了双向奔赴的成果转化“共生”新理念,以空间、产教、双师、转化“四个零距离”为核心,以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为抓手,探索有组织的成果转化“共生”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西南交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通过3-5年时间,以“政、校、企“三方协同创新,学校将科创园建设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的创新人才集聚地,颠覆性技术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一号工程”要地、产业“建圈强链”基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高地。

活动现场。鞠红伟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