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8 7:37:37
选择字号:
博士生招生考核是否需要笔试?

 

  ?

李锋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近期国内高校密集发布博士生招生简章,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很多高校第一年发布博士生招生简章。《学位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学位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授予学位的质量。”因此,招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关于博士生招生,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开始实施申请-考核制。而在此之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博士生招生初试都采取笔试-面试形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公平——只要是满足条件的考生,都有机会参加招生考试。之所以很多高校要从这种招生形式转向申请-考核制,是因为培养单位和导师认为,仅仅通过笔试分数难以有效选拔出具备科研潜能的优质生源,而申请-考核制能够高效甄别、选拔出学术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出众的、适合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人。

目前国内对于申请-考核制讨论最激烈的议题,是该制度在提升选拔效度的同时产生了对申请者的“身份歧视”,违背了入学机会均等的公平理念。有的高校甚至直接在申请-考核制的政策文本中或明或暗地对进入面试的博士生申请者的毕业院校加以限制,而那些毕业于非“双一流”、非原“985工程”、非原“211工程”院校,或导师为非知名学者的申请者会处于更加弱势的境地。

关于申请-考核制另外一个问题是笔试的去留与权重。有观点认为,对于博士生招生,笔试考核的选拔效果不佳,有效性不如材料审核和面试的考核方式,甚至认为在考核形式中保留笔试将对生源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取消笔试会提升招生选拔的有效性,因此主张废除笔试考核。而且,这也是目前一些高校实际在做的——在博士生招生考核阶段仅采取面试形式而完全舍弃笔试。

而与此针锋相对的观点是,申请-考核制中材料审核和面试考核无法有效、客观地甄别申请者的学术能力、潜力和态度。在申请-考核制中取消笔试不但有损公平,还会显著削弱该制度的正向选拔效果,不利于全面鉴别考生的专业水准和培养潜能,进而无法选拔出专业成绩和科研能力表现更突出的学生。

上述两个观点均有一定道理。然而,笔者近些年在不同场合听到了很多博士生导师的一致抱怨——招收的博士生新生经典文献读得少、学术写作功底惨不忍睹。

因此,固然笔试会让申请者花费相当的时间用于备考,但这种备考并不纯粹是浪费时间,相反也是一种比较系统的学习,能够让申请者花时间全面学习或复习所报考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即将开启的博士生学习生涯也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这种学习与复习,本身就是一种科研投入。另外,博士生考试的笔试还有助于让培养单位与导师判断申请者的学术写作能力。

可见,笔试能提高博士生招生选拔的效度,还能促进考生投入更多时间进行专业学习,让那些在“身份”上处于劣势的考生能够通过笔试实现一定程度的追赶。

对于理工科而言,可能经典文献对于博士生培养的作用不如人文社科那么大,博士生招生的笔试可以不是必需。但是,对于需要有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作为科研准备的人文社科领域而言,博士生招生中的笔试不仅不能废除,而且要提高其在整个申请-考核过程中的权重,激励有志于博士学习的青年学子全面阅读并系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习得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笔者在20多年前通过笔试跨专业考取博士研究生。备考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相关学科的重要论著与教材,整理了大量的专题材料以应考。这一过程固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这些阅读与写作却为我读博期间以及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备考期间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此系统地阅读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真是受益匪浅。

因此,在当前普遍关注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更深刻地考虑招生环节对博士生培养的作用。目前,学界已经发现不同学科可能需要不同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这可能源于不同学科在知识形态、知识生产、个性化培养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样的差异不仅导致不同学科在具体招生实践中的笔试、面试录取决策和导师安排等不尽相同,也可能导致其选拔人才的有效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随着人工智能在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博士生招生都应首先关注学科差异,健全选拔标准的考核体系,提升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的效度。

《中国科学报》(2025-10-28 第3版 大学观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