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2 16:01:19
选择字号:
穿越戈壁寻科研初心,立足报国使命勇担当
中国科学院青年调研团赴甘肃开展“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成功举办

 

从兰州到武威,从城市到戈壁,从实验室到装置现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指示精神,10月13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团委组织开展“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

活动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单位的青年科研人员走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武威市肿瘤医院等地,深入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线,近距离体悟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科研为民的科学家精神。

调研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团委供图

  ?

遇见国之重器,解锁科研硬核实力

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黄沙与蓝天之间,一片灰白色建筑群矗立在苍茫大地上。这里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也是我国首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装置的所在地。

核能是国家能源和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反应堆物理部主任、研究员邹杨介绍,钍基熔盐堆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与建设的第四代反应堆项目,可实现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高温发电。

远眺着大科学装置,聆听着技术讲解,调研团纷纷结合个人研究背景,与邹杨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亲眼见到这座完全由中国设计、建造、运行的先进反应堆,我感受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强大,以及国家在科技战略布局中的深谋远计。”高铎瑞表示,这深深鼓舞着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要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牢牢掌握主动权。

而在数十公里外的武威肿瘤医院,另一番“用科技守护生命”的场景让调研团十分动容。

武威肿瘤医院副院长兼武威重离子中心主任张雁山告诉调研团,自2020年3月至今,该中心投用了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国产重离子治疗系统,成为我国首个实现重离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基地。

跟随张雁山的脚步,调研团成员来到中央控制室。“每时每刻,离子源、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与4个治疗终端都在高效协同运转。五年来,重离子技术应用于肺癌、胰腺癌等40余种肿瘤的治疗,在众多案例中展现出了有效控制效果。”张雁山说道。

“这两大科学装置,一个指向未来能源安全,一个守护当下民生健康,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之重器的骄傲与温度。”高铎瑞说道。

读懂扎根之力,汗水绽出奇迹花

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实验堆的研发团队长期奋战在一线。2023年,在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武威实验堆实现了首次临界,并于2024年实现了满功率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说不苦是假的,”邹杨说,“但这是国家的重大创新项目,多少人前赴后继,我们不能让它倒在最后一公里,必须拧成一股绳,把它做出来。”

这样的坚守,让调研团成员们深受触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晓冬表示:“在这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这种坚守与奉献的精神,正是中国科技能够突破封锁、走向自立自强的深层动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会峰说,“经过这次实际的走访和深度交流,我更加明白,青年科研人员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

同时,这也引起了来自西部科研院所的调研团成员的共鸣。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团委委员陈聪动情地说:“看到武威钍基熔盐堆园区的成果,我内心满是自豪。我们长期在西北工作的科研人员,更能明白‘坚持’二字的分量,我们相信只要信念不灭,荒原上也能绽出科技之花。”

领悟科研之责,扛起使命担当

不止戈壁深处,调研团还来到了滚滚黄河穿城而过的甘肃兰州。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系统内,他们先后走进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实地了解这些科研机构在核物理、材料化学与寒旱区生态研究等领域的成果。

一批长期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系统的青年科研人员与调研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对科研人员的初心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宋俊杰指出,在材料领域,从5G通信所需的高频介质材料,到新能源电池的核心电极与隔膜,再到极端环境下运行的超材料,许多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

“因此,青年科研人员要善于从国家需求清单中寻找真问题,把课题立在产业升级的第一线。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敢于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宋俊杰说道。

在核物理的前沿阵地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研究员黄忠魁表示,在如今“双碳”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核能研究者更要不断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的深度交叉。

以此为基础,黄忠魁介绍道:“目前,我们正尝试建立基于光谱诊断的乏燃料特性原位检测技术,为核反应堆安全运行、核燃料循环分析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同时积极探索引入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与诊断精度。”

交流过后,调研团还参观了兰州市有关青年人才服务基地。“经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既见证了科研人员驻扎西北、服务祖国的志诚,也体会到了大西北为了留住人才、服务建设的真心。”调研团成员表示,自己要带着这份感悟接力创新,用扎实的研究成果,把科技报国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