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0 16:31:57
选择字号:
“中国的成绩令我钦佩”,全球8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这场大会

 

10月17日至19日,2025年第七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东方器官移植大会在上海举办。

大会共设置38个内容板块,涵盖160场主题报告、专题论坛及青年论坛,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8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共同探讨活体肝移植领域基础与临床方面的前沿技术、并发症管理及长期预后改善等热点话题。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院长夏强表示,此次两个大会联合召开,将拓展会议学术内涵,促进国内外学者共享尖端学术成果,共议器官移植发展难题,共筑深度合作的高效平台。

开幕式现场。

  ?

里程碑式意义

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是国际前沿的活体肝移植技术交流平台,旨在交流活体肝移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一般提前四年确定。

2021年,第五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代表中国上海获得2025年第七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主办权,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成功获得高水平国际器官移植大会的举办权。

“在先进外科技术领域,活体肝移植是少数由亚洲领先欧美的方向之一,中国在该领域的成绩更是吸引国际同行的瞩目。”夏强表示,“这是大会委员会选择在上海举办会议的重要原因。”

夏强。

  ?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4亿肝病患者,700多万肝硬化患者。我国每年新增肝衰竭患者人数约为30万至50万,每年有3000至5000名儿童由于各种先天疾病导致婴幼儿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手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而活体肝移植是现代医学中极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领域。自2006年起,夏强带领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深耕小儿肝移植领域,实现了中国儿童活体肝移植领域由“荒原”变成“沃土”。目前,仁济医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十二年居世界第一。

夏强介绍,仁济医院目前开展的儿童肝移植手术中,超过80%均为活体肝移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4000余例接受手术的患儿中,总体十年生存率达92%,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大会期间,包括仁济医院医生团队在内的国内一线专家学者,也将所在领域内的最新成果与世界同行分享。

“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夏强表示,“一是在世界范围展示了中国医疗的高端技术水平与先进服务理念,二是实现了医疗领域尤其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把先进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近年来,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纷纷派出医护人员,到仁济医院培训学习肝移植技术。同时,仁济医院也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把医院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10月17日,夏强带领团队以手术直播的形式,向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呈现了一场腹腔镜下供肝切取和儿童肝移植手术。患者为一名5个月大的胆道闭锁婴儿,供体为其母亲。2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供受体两台手术密切配合、一气呵成。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同类型手术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

在活体肝移植供受者评估、移植肝脉管重建和并发症防治策略等关键技术环节,夏强团队向世界同行分享了仁济医院的经验。

夏强领衔团队进行手术直播。

  ?

“仁济医院肝移植项目在儿童与成人肝移植方面形成了覆盖评估、手术、围术期管理与长期随访的系统性、全链条体系,给全世界的同行树立了一个可学习、可复制的标杆。”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iLDLTG)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肝移植科主任金姆·奥托芙观摩了全程。

金姆·奥托芙。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

她印象最深的,是现场浓厚的互动氛围。“团队的操作技术非常精湛,同时处理得非常谨慎、规范。在场的专家们则专注地观看、积极提问并充分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很有价值。”

不少专家与奥托芙有着同样的想法。手术结束后,一位德国的专家专门和夏强沟通,感叹道:“我回去一定要和同事强调,只有来一趟中国,亲眼看、亲耳听,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

推动“临床-科研-交叉学科”深度融合

不同于往届,本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联动东方器官移植大会,将研讨议题拓展至肾、心、肺、小肠、胰腺移植,以及器官捐献与获取管理、移植护理等。

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们围绕多器官围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控、器官捐献体系与护理质量提升,以及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思想交流与学术碰撞中加速推动“临床-科研-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国际腹腔镜肝脏学会与iLDLTG联合发布了《微创供肝技术全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以规范化标准和可复制流程为基础,推动各类型医疗机构稳步、安全地开展微创供肝,助力全球移植中心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共识》以“供体安全第一”为前提,聚焦腹腔镜及机器人等微创供肝在适应症选择、术式标准、围手术期管理、质量控制与学习曲线评估、数据上报与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可行性建议。

夏强指出,本次大会将进一步夯实“供体安全第一”与“受体长期获益”两大核心目标,让更多患者和家庭受益于高质量的活体肝移植。

“我们愿与国际同道携手,以《共识》与真实世界证据为抓手,推动微创供肝的标准化落地与风险分层落实,强化供体随访与生活质量评估。同时,通过跨中心协作与数据共享,建立透明、可验证的质量指标,让高质量医疗服务落实到每一台手术和每一位患者。”夏强说道。

“无论是手术数量还是临床疗效,中国在活体肝移植领域取得的成绩令我深感钦佩。同时,中国展现出的积极合作姿态与开放交流精神也令我备受鼓舞。”奥托芙表示,“跨区域、跨学科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全球活体肝移植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次大会将进一步推动医学界在供体评估、围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控等方面达成更广泛而深入的共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