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教授付贤智,教授林森团队合作,在单原子周边微区环境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微区配位编辑,制备出具有超低载量高效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实现金属原子的最大化利用,并展现出高本征活性,但其实际应用受限于低金属负载和足够的活性位点数之间的矛盾。目前,主要策略在于通过提高单原子负载量来增强整体催化活性。然而,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条件下易出现金属原子团聚,且载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往往导致所锚定的单原子活性位性质不均一。
本工作中,团队利用一种简便的合成方法制备出ppm级负载量的单原子催化剂,并实现优异的丙烷脱氢性能。他们通过将氯铱酸简单浸渍在活性炭上,随后进行氨气热解,即可获得该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表现出约33%的丙烷转化率和约92%的丙烯选择性,且失活常数较低,性能优于铱纳米颗粒和大多数报道的贵金属催化剂。
该方法为开发出原子经济型的高效单原子催化剂提供新思路,并在多个贵金属体系中得到验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5c1418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