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8 19:07:30
选择字号:
共铸精准医学新格局!上海医学论坛开幕

 

10月17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主办的2025上海医学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以“全球健康愿景:共铸精准医学新格局”为主题,旨在通过议题探讨与成果分享,搭建学术临床协作桥梁、更新医学教育理念、丰富公共卫生治理模式,提升上海卫生健康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现场。图片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供

  ?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医学范式正在经历深刻重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拓展生命认知边界、重构疾病诊疗范式。精准医学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关乎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新体系构建,更关乎全人类健康福祉普遍提升。上海医学论坛是复旦大学践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重要平台,论坛将着力推动全球顶尖机构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共设研究项目、共育卓越人才,共同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上海走向全球。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强调,医学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文交流的涵养,健康事业发展更需要国际合作的力量。当前,精准医学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全球性挑战,这些挑战需要各国科学家携手应对,需要产学研各界协同创新,更需要人文交流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精准医学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表示,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医学进步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本届论坛为起点,他希望能够达成以下愿景:共同深化科研创新发展、共同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共同完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

在主旨演讲环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深入剖析了“生物医疗中的挑战”。米歇尔介绍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对生物医疗研究带来的影响。他指出,解决生物医疗中挑战的关键在于系统解析人类基因组中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确定各类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及其功能,以推断出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出特定的治疗方法。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院长利亚姆·斯米斯在报告“健康研究的新机遇”中指出,数字健康和人工智能无疑推动了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使得健康研究更快速、更经济,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增加。斯米斯同时强调,学术界不应仅仅满足于做“更多”研究,而应着眼于“更高质量”的研究,确保最弱势的群体从技术发展中获益,并且能够获得稳健、可复制、可重复的答案。

香港城市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吕坚结合团队的最新进展,围绕“基于增材制造与先进材料的精准医疗创新”进行了分享。吕坚介绍,3D、4D打印技术目前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可穿戴装置、柔性设备等。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3D、4D打印技术能够提供更佳的医学解决方案,在精准医疗、数字健康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荣誉教授杰里米·柯克·尼克尔森则前瞻性地展望了“个体化和公共医疗中的表型组医学方法”。他系统介绍了人类表型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演化模式,以及有助于开发精准表型组医学策略的分析检测与信息学解构方法。尼克尔森强调,当前公共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在开发新技术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问题,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

2025上海医学论坛为期三天,除主论坛外,设置有六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营养科学赋能健康老龄化:共绘慢病防控新蓝图”“精准预防与健康协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产学融合推动营养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女性健康:精准医疗的实践与创新”“口腔颌面发育再生与协同创新前沿论坛”“医学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