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3 14:20:31
选择字号:
闵恩泽:一生一事,做好国家石化工业的“催化剂”

 

2024年12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百岁之年的尾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在大厅中正式揭幕了他的等身铜像,以作为一份真挚的纪念和一年圆满的落幕。

时常有人这样介绍闵恩泽:他是“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石科院总工程师……

但真实接触过闵恩泽的亲友同事会说:闵恩泽搞了一辈子催化剂,而他自己就是“催化剂”,是用智慧、用汗水、用真心推动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催化剂”。


闵恩泽。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闵恩泽(右)参加铂重整催化中型试验。

  ?

催化剂是现代炼油工业的“芯片”,20世纪50年代,其生产的关键技术都被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对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1955年,北京石油设计局工艺研究组向闵恩泽抛来橄榄枝,邀请他参与到石油炼制催化剂的设计研发中来。此前一直主攻化学工程的闵恩泽对炼油催化剂的了解几乎为零,但他深知这一任务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没有犹豫便接下了任务。

后来他在回忆里写道:“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我就组织研发什么。”

一间围绕在荒野田地间的旧板房、买来的陶瓷缸和板框压滤机、借来的球磨机和压片机,在这样的条件下,闵恩泽带领着团队如火如荼开始了首个任务的攻关——铂重整催化剂的中型实验。

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开展试验、一边总结经验,秉持着这样的方法和态度,铂重整催化剂制备的研发很快便有了进展。

尤其在催化剂制备所需的大批量氧化铝载体研制上,闵恩泽查阅国外的资料发现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他遍访了北京、山东的相关试剂厂并找出每一家的特性,最终摸索出了一种符合我国原料情况生产高纯度氧化铝的方法。

“迈开你的双腿,走自己调查的路子。”闵恩泽又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经验。

1958年6月,铂重整催化剂的中型实验顺利完成,闵恩泽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一套高纯氧化铝载体的低成本制造方法,国内白纸一张的领域就这样找到了突破。

把工作融入生活

铂重整催化剂中型试验期间,闵恩泽的家就在离实验室活性评价装置不远的2号楼上,一扇小窗联系起了他的生活与工作——“晚上回家后见到实验室灯光明亮,就安心睡觉;如果实验室灯熄灭,说明催化剂‘死’了!我整夜都辗转不安,一早就赶去了解情况。”

这样的忘我工作是闵恩泽多年来的常态,他的女儿闵之琴这样评价父亲:“爸爸工作与休息不分,他的头脑很单纯,想的都是催化剂。”在她看来,工作与休息不分的父亲是真正找到了催化剂研制的乐趣,把工作中的问题继续带到生活中进行思考。

以他最喜欢看的《西游记》为例,看西游记不只是放松,更是他对于团队精神的灵感来源。

“科研创新的过程就像西天取经:唐僧是领军人物,必须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要合理分、因材施用;孙悟空是中坚力量,他赤胆忠心、能征善战……”

每每在向讲台下的听众讲这一段见解时,他还不忘幽默地补充道:“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唐僧,有时也当孙悟空,亲自上阵解决问题,有时也当沙僧,给大家做后勤。我就是没当过猪八戒!”

作为弟子们的“唐僧”,闵恩泽还时常教导他们:“要平等待人、热情待人,形成温暖宽松的氛围。”

拿“唐僧”自己来说,他曾在石科院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高歌了一曲广东话与四川话结合的《上海滩》,落落大方、毫不怯场,得到盛赞:“一个可爱的‘歌唱家’!”

宽严并济的领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1964年教授第一届学生开始,闵恩泽始终以这八个字为自我约束,为我国的石化催化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在闵恩泽的熏陶下,也成长为重要的学科带头人。

开朗的性格使然,闵恩泽和学生们的相处总是伴随着轻松的氛围。“闵先生允许我们说‘NO’,只要思路合理、判断正确,他都会接受建议。”闵恩泽带过的博士后谢文华回忆道。

宽松民主的同时,闵恩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板起脸”做个严师,只为了能真正把高徒推向高处。

闵恩泽的学生宗保宁主攻的是“非晶态合金新催化材料研究”,然而在他硕士三年级时,面对非晶态合金用作实用催化材料必须克服热稳定性差、比表面小等难题,一时间竟焦虑到打起了退堂鼓。

“难点是成功的起点,科研工作就是应该把问题转化成为问题。”闵恩泽一开始还是一如既往的和蔼安慰,但看到学生仍旧快要“迎难而下”时,他开始严厉了起来:“科研工作就是要挑战自我,要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就必须卧薪尝胆。”这才让宗保宁不敢犹豫,继续刻苦研究。

宗保宁还始终记得在完成博士论文过程中,由于闵恩泽的严格要求,自己硬是将一百多页的论文改写了七遍才获得首肯。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一遍都要依靠他手工誊写。

“老师对自己则更加严格,他的文章总是一改再改,从来不会完全定稿,在出手的前一刻甚至仍在改动。”正是这样的严格训练,让宗保宁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细致入微的重要性。

如今的宗保宁已经是中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但闵恩泽的嘱托依旧言犹在耳:“当好团队的头儿,就要自己做好榜样。”

斗罢艰险再出发

闵恩泽情有独钟《西游记》的原因除了唐僧、孙悟空等人物象征着团队精神外,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也令他大为之触动。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时常在讲台上带领着大家一起唱这句词。事实上,这正是他不畏疾病、坚持奋斗的精神的生动写照。

早在1964年,年仅40岁的闵恩泽就因高强度的工作患上了肺癌,在选择摘取两叶肺、一根肋骨后,他不动声色回到岗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而进入患癌40多年后的21世纪,前列腺癌、胆囊炎、胰腺炎、高血压等疾病也开始侵蚀着他的身体,他却仍然选择在艰险中继续出发——

2001年,闵恩泽偶然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中读到了欧洲使用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开动汽车的情况,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并在80岁到来之际转变研发方向,挺进中国生物物质资源利用的新领域。

说干就干,闵恩泽很快便指导成立了生物柴油专题研究组。随着大量的工作铺展开来,研究组很快便发明了亚临界甲醇醇解的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并开始付诸于实际生产的中型试验装置。

闵恩泽指导研发的6万吨/年生物柴油亚临界醇解工艺工业示范装置。

  ?

2006年6月某天,闵恩泽收到了中型装置生产出第一桶产品的喜讯,然而仅仅几天后,喜讯便被报忧声给盖住:“装置刚生产出几桶油后,一些关键设备就变得不正常了!”

虽然此时的闵恩泽因为年龄和健康因素早已坐镇“大后方”:优秀的后辈们扛过了一线钻研的大旗,他只需进行监督和指导便可。但在项目出问题的那一刻,闵恩泽是什么也顾不得了。

于是,很多人便看见烈日骄阳下,一位82岁老人在位于石家庄的中型试验装置现场奔走的身影。他随着大家逐一排查故障原因,逐一拆开换热器、反应器并进行详细检查,最终将视线锁定在换热器管道中一层厚厚的沉积物之上。

找到症结后,通过改变换热器流程、调整线速和改造反应器内部结构,装置最终实现了长期的稳定运转,共申请了11项中国发明专利和2项国外发明专利,获得了来自世界石化领域的关注。耄耋之年,闵恩泽又为一项被认定为国际先进的技术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院士伉俪生死并肩

说起闵恩泽,他的妻子陆婉珍是无法忽视的存在:陆婉珍,同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石科院总工程师,她在我国石油分析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奠基人。自1950年步入婚姻殿堂开始,这一对院士伉俪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世间最美的爱情。

闵恩泽和陆婉珍在美国的住所前。图片均由石科院提供

1951年,闵恩泽和陆婉珍双双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毕业。开轿车、住豪宅、享受相对先进的物质条件……对于两个高级人才来说,在美国过上优渥的生活是一件易事。

然而,为了建设百废待举的新中国,夫妇二人不顾美国的封锁,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1955年,他们在加入北京石油设计局后分别负责铂重整工艺的催化剂中型试验和分析评价工作,就此开始了一份事业、两个方向的开拓与奠基。

在事业上,这对院士伉俪都是绝对的业内标杆;而在生活中,“闵总”、“陆总”则是众人眼中的恩爱标杆——

除了闵恩泽患有癌症外,陆婉珍也在1986年被确诊为肾癌。在闵恩泽住院期间,陆婉珍会时刻不停地守候在他的床前,而陆婉珍生病时,闵恩泽也会尽心尽力地为她付出。他们在晚年互相搀扶着出席学术会议的身影,成为了石科院人心中难以忘怀的风景。

2016年3月7日,在老伴因心脏问题去世后的第111天,纵使乐天之人也无法阻挡相思之苦,闵恩泽拖着残弱的身躯,在纸上艰难地写下了自己关于炼厂如何扭亏脱困、企业如何调结构提质量的建议……交代完未尽的使命,48小时后,他也走完了93载的光荣岁月。

巧合的是,陆婉珍也出生于1924年。二人同生、共逝,携手在石科院的一方天地内奋斗,同时又分别在各自的方向上有所建树。只谈爱情太过单薄,他们是两颗并肩而立的树,忠诚于国、奉献于业、互爱互敬,于大国、于小家而言,都完美无憾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早期大气层曾发生碘氧“大战” 几十年来最明亮彗星将闪亮夜空
2024全球海洋“热”度惊人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开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