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18 20:24:48
选择字号: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标志性成果

 

8月18日,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代表科考队发布了以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对策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标志性进展。

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8月19日启动实施以来,持续开展覆盖青藏高原五大综合区内19个关键区的全域科考,组织科考分队2600多队次、科考人员28000多人次,产出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碳汇功能和潜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高原适应与绿色发展、高原隆升效应等世界级原创成果。

十大标志性进展包括:阐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和特殊性,全过程科学支撑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

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失衡特征和影响,科技支撑水资源与水安全战略。

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和变化特征,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并服务双碳目标。

解析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

开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环境演化研究,评估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矿产资源现状与远景。

揭示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时空规律和成灾机制,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和运维安全。

揭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过程,提出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融合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

构建地球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与预警平台,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

创造巅峰使命极高海拔科考多项世界纪录,树立世界级原创性科考活动标杆。

具体来看,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亚洲水塔每年的水汽净输入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地表总储水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约是黄河200年的径流总量。模型预估表明亚洲水塔21世纪将进入超暖湿阶段,亚洲水塔失衡将进一步加剧。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模型”获“全球碳计划”认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汇约为1.2-1.4亿吨CO2/年,占全国每年生态系统碳汇的10%-16%。按照当前青藏高原CO2排放5500万吨/年计算,青藏高原的碳盈余超过6500万吨/年,已经为全国实现碳中和作出了贡献。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第二次青藏科考完成了青藏高原1:50万草地植被图和1:50万土壤图,绘制了绵延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树线分布图;揭示了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和整体趋好的态势,发表新物种超过3000个。其中动物新物种205个,植物新物种388个,微生物新物种2593个。

第二次青藏科考恢复了青藏高原6000多万年以来不同地体地表差异隆升过程,提出约4100万年和2600万年前两个节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亚洲季风演化的影响模式;揭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生物效应,发现青藏高原是古生代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枢纽,新发现临夏巨犀、日行中新猛鸮、邓氏临夏羚和最早的高山栎组等多类化石,拓展了对青藏高原新生代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认识。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多灾种数据库,揭示了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此外,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适应青藏高原的新证据,提出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可能出现在19万年以前,早期现代人群可能在距今4万年前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巅峰使命卓奥友峰科考和巅峰使命希夏邦马峰科考是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姊妹篇,是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科考活动之一,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保护你”的登山思路的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的重大突破。

姚檀栋表示,十大进展是第二次青藏科考7年工作成效的系统性呈现,将推动我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研究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同时服务水资源水安全、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生态保护与流域系统治理、矿产资源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守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了贡献,实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引领、队伍引领、平台引领和话语引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