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滔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8/2 20:40:19
选择字号:
985高校新生提的这个问题,引发校友热议

 

作为每个新生的重要时刻,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本不应该仅仅是邮寄送达而已,而是应赋予更多内容和价值。
7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生嘉年华暨2024年京津冀本科新生录取通知颁发仪式在位于北京的中国 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近70名2024级中 国科大新生获得了仪式感满满的录取通知书颁发待遇。
仪式足够隆重,要知道这个学术会堂是中国科学院新当选 院士证书颁发的地方。颁发仪式由中国科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天文学系教授范璐璐主持,中国科大北京招生组组长、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侯新民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张肇西、曹晋滨,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也前来为这些新生祝贺并合影留念,其中许祖彦、张肇西和曹晋滨分别是中国科大1958级、1959级和1981级校友,而欧阳钟灿则是中国科大物理系主任。
图片
4位院士、校方代表与新生合影。中国科大北京校友会与新创基金会供图
颁发仪式上最热烈的环节是是知名校友和新生的互动部分新生有无数的问题,有人关心将来的考研,有人关心就业,也有人想知道如何早点进入实验室。他们在这里推心置腹,很多新生的困惑就此云开雾散。
有位物理系新生的问题引发众校友热议,他问:听说学物理“不成功便成仁”,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不成功则成仁”?
在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是优势专业,众星云集。每年本科招生在300人左右,这对于本科生每年招生不到2000人的中国科大而言已然是庞大的院系,所以不少人将中国科大戏称为中国物理大学。
校友齐炜祯对此问题很上心。他曾获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2015年进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学习,之后转入计算机学院,如今是中国科大-微软联培在读博士生,学术方向为近年最热门的自然语言生成与预训练,并且已是某投资公司合伙人。
他告诉上述同学,自己已经有些后悔转系,“留在物理系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他之所以当年转专业,就是出于“不成功则成仁”的忧虑,“如果我在物理实验室里,天天花着纳税人的钱烧出来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我觉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于是,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并且选择了自然语言方向。那时候,他希望能在这个方向上做一辈子研究,因为自然语言在当时是人工智能中最弱的一个方向,“Siri还像一个傻子一样”。
现实却是,自然语言的崛起比他预想的快多了。他本来的想法是,在业界或者学术界把技术做好的同时掌握项目运营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当机会来临时,有全方位的能力去把握。
齐炜祯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他除了年轻能干和过去几年博士生期间的相关知识积累,尚未有决定性的能力和资源,做不到不可替代,“在我期待的这次大风吹来的机会里,只能做听别人话的出力者,而不是弄潮儿,因为突然感觉来不及了”。
如何去补全小镇做题家完全缺失的运营、资本以及“画饼”能力?他选择进入创投行业。
从投资人的视角,齐炜祯觉得如今物理学的前景其实是更好了,“核聚变和量子计算,有2015年自然语言的味道和感觉了”。在硅谷和上海、北京,这两年相关的创业公司也多了起来,如果大学期间就能在这些方向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那么前途无量。
天文系教授范璐璐给了这些新生另一个角度的安慰:中国科大有自由转专业的机会,每年在大一结束后就有不少人转入或转出物理学院。但事实上,转入物理学院的人数常常比转出去的多几十个人。
200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校友陈天石并没有按照座位标签坐在第一排,而是远远坐在了最后。他的建议更接地气:如果物理学院的学生同时又对其它学科比如信息技术感兴趣,就可以去听一下计算机系的课程,哪怕是不修学分而只是跟着他们一块儿上课,也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图片

新生积极提问。中国科大北京校友会与新创基金会供图

做与众不同
陈天石有着多重身份,他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如今是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 委员。他希望这些新生能够有多元的价值观。
他说,过去的一个传统观点是,来到中国科大就要被培养成为科学家,包括他自己当年就是抱着做一辈子科研的目标。如果不是抱着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科大“好像都属于另类”。现在他的观点变了,“中国科大人不要有单一的价值观,不要觉得不做科学家就不成功了”。
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有高度的多样性,“人们可以去当科学家,可以去做公务员,也可以去做商人,其实都挺好的”。
这在另一个层面回答了前述同学提出的“不成功则成仁”的疑问。
1985级校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曾大军给出的建议是,其实学什么专业可能不是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以后是想去做研究还是不想做研究。
做研究就意味着要创新。曾大军说,如果做研究是自己一辈子的追求,那么课程选择包括如何对待考试都应该不一样。他建议同学们在年纪高出自己5~10岁的人群中找出自己的榜样来,这样你就知道他在什么样的阶段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这些可以映射到你自己的成长轨迹里面,可能对大家是非常有用的”。
曾大军告诉这些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大家都是同一个赛道,那是给定的赛道,题目和复习范围都是已知的,“跟今后的发展几乎没有关系”。今后你需要面对的选题是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各种各样的,“将来的赛道一定是自己定义的赛道”。
他鼓励大家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只有做到了不同,你才能慢慢地定义出自己的赛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读文献和模仿:科研新手正确开启学术之路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